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中國今年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收縮百分之六點八,為一九九二年有紀錄以來的首次負增長,各項經濟指標的全面下滑,亦讓市場疑慮當局會否放棄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而在國際疫情持續、世界經濟同處下行通道的當下,內地防範疫情輸入以及復工復產、提振經濟的壓力更形沉重。在此艱難時刻,中央政治局如期而至的高層會議釋放出多個積極信號,並且對後續經濟工作的開展作出部署定調,許以強力刺激政策,值得各方期待。
必須看到,本次會議決策是基於內地總體疫情形勢向好的條件下達成,否則便談不上全面復工復產、重建經濟社會秩序,故而當局在分析國內外疫情形勢後,首先將「常態化疫情防控」作為重要工作部署提出,要求各地保衞好前期成果,繃緊疫情防控神經,切實完善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措施,加強檢疫檢測能力。
正如會議指出,今年首季度極不尋常,疫情衝擊經濟帶來的挑戰亦屬前所未有,必須具備形勢緊迫感,同時對如何開展接下來的經濟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對於既定的經濟目標亦未改變。為達成任務,會議在之前「六穩」的宏觀政策基礎上加碼提出「六保」,即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可以見到,兩者都是把「保就業」放在首位,該主題亦從中美貿易戰延續到了疫情防控階段,更加印證內地就業形勢十分吃緊,不保不行。
以更大的宏觀政策力度對沖疫情影響,則成為實現「六保」乃至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依託。尤其令人關注的是,本次會議罕有地直接提出降準、降息等強而有力的貨幣政策,一方面顯示非常時期需要更靈活的政策運用,還可更有效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把資金用到支持實體經濟及中小微企業上,降低融資成本,鼓勵它們重新開動機器,更是當務之急。
此外,再通過提高財政赤字率、發行抗疫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務規模等穩定經濟策略,以及加強傳統基建與新基建的投資力度,平穩健康發展房地產業,以一攬子宏觀對沖政策拉動內需,都為內地經濟重新復甦提供了保障。
疫情是危也是機,關鍵在中央決策,全民努力。當局指出,目前全國中小微企的復工率仍在增加,比三月份大幅提升;至於西方鼓吹的大規模外資撤離潮亦非事實,一些商會的調查報告顯示,中國仍會是大多數在華美資企業的重點市場,多數受訪企業明確表示不會改變在華投資。中國以「硬核」手段最早控制住疫情,振興經濟也是大手筆,乘着好環境開跑,時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