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殺伊將領容易 收拾殘局傷腦筋

美國總統下令暗殺伊朗革命衞隊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時,大概會認為那跟早前美國擊殺極端組織伊斯蘭國領袖巴格達迪一樣,是一筆穩賺不賠的政治買賣。然而事與願違,如果說擊殺巴格達迪,美國國內的反應只是「冷淡」,那麼迎來蘇萊曼尼死於美軍之手的,則是一片爭議聲,甚至出現不少反對聲音。雖然有意見認為,今次美軍強硬應對,能令德黑蘭當局有所收斂,但亦有人質疑,華府的反應遠遠大於實際需要,可能迫使伊朗人針對美國目標,發動更多報復襲擊,最終把兩國拖入全面戰爭。

民眾抗拒全面開戰

有媒體引述民主黨國會議員,質疑白宮方面未能解釋暗殺蘇萊曼尼行動的迫切性,只是籠統地說蘇氏將在未來策動針對美國人的襲擊,具體地點等詳情一概欠奉,所謂「先發制人的行動」,根本就是師出無名。你可以批評民主黨政客為反對而反對,但不少民眾反對美國與伊朗全面開戰,卻是不爭的事實。美國數十個城市連日來爆發反戰示威;由於擔心被徵召入伍,不少年輕人最近逼爆兵役登記網站查詢自己會否被徵召;「逃避兵役」亦成為網絡的熱搜詞。

這一切並非偶然。不同於當年薩達姆揮軍入侵科威特,也不同於阿蓋德組織發動「九一一」恐襲,伊朗所謂「支持恐怖活動」,並不是足以引發全美國同仇敵愾、槍口一致對外的「標誌性事件」。對一般老百姓來說,不管是聖城旅抑或蘇萊曼尼,都是相當陌生的名字,為了這些陌生的名字把年輕人送上前線送死,並不值得。

更重要的是,拉登和巴格達迪被美國殺死時,阿蓋德和伊斯蘭國早已日暮途窮,兩人作為領袖,象徵意義大於一切;反觀蘇萊曼尼,被視為伊朗僅次於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的第二號實權人物,影響力無法相提並論。有報道指,小布殊和奧巴馬政府早已密切監視蘇萊曼尼的動向,且有很多機會進行暗殺,但評估過風險後,深恐此舉將「逼虎跳牆」,難以收拾,因而作罷;特朗普以為暗殺蘇氏的便宜「不檢白不檢」,未免太高估自己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