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日前公布,秦嶺地區疥疙洞遺址首次出土早期智人的化石、牙齒,以及十萬年前的人類活動痕迹,為「東亞地區早期智人可能演化自本土古人群」假說提供佐證。
位於漢中市南鄭縣的疥疙洞在二○一七年發現,遺址劃分為十三層,而古人類利用疥疙洞的過程則可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距今約十萬年或更早,考古人員出土一百多件石製品、燒骨、動物化石等;第二階段距今約五至七萬年,出土一千四百多件文物,包括石核、石片和工具,該階段是古人類在洞穴活動頻繁的時期。
新發現的早期智人化石,是在距今約三萬年的第三階段遺存中找到,該處還發現了三個石器加工點、兩個火坑,以及石製品、燒骨、動物化石等萬多件文物。石器加工點證明古人在洞穴長期居住,而火坑則是他們日常生活、取暖的區域,旁邊發現大量燒骨,表明他們已學會用火來加工食物,開始吃熟食。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