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因曠日持久的貿易戰而陷入倒退之際,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牽頭人劉鶴,昨日與美國貿易代表萊蒂澤及財長姆紐欽通話,雙方同意就第一階段協議磋商的剩餘事項保持溝通。與此同時有美國聯邦儲備銀行報告指出,貿易戰關稅成本每年達四百億美元(約三千一百二十億港元),並由美企及美國消費者承擔;申請破產的美國農場數量更創下八年新高。
在通話中,劉鶴與萊蒂澤及姆紐欽討論雙方核心關切問題,就解決相關問題取得共識,並同意繼續就第一階段協議磋商保持溝通。是次通話是本月來繼十六日後,第二次中美貿易代表進行通話。內地官媒報道,中國商務部部長鍾山、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亦有參與今次通話。
白宮去年對中國加徵關稅後,屢次宣稱稅款將轉嫁至華企身上,後者需為其入口美國商品減價,來承擔加稅後額外關稅稅款。惟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周一發表報告指出,中國去年六月至今年九月出口至美國的商品價格僅微調2%,幅度與其他國家相若,相信與全球經濟放緩有關;相反每年約四百億美元的稅款,是由美國消費者承擔。惟研究並無計算兩者承擔的比例,但指中方已開始感受到關稅上調後的壓力。
中美看似有望就貿易問題達成第一階段協議,但中國對美國農產品持續逾一年的報復性關稅,早已重創美國本土農業。即使美國總統特朗普五月宣布,對受貿易戰影響的農民發放補貼,但明顯無助解決困境,眾特粉(特朗普支持者)生計堪憂。全美最具影響力的美國農業事務聯合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九月底的一年內,申請破產的美國農場數量按年大增24%,達五百八十宗,數量更創下八年來新高。農民對政府失去信心,或導致特朗普票倉「失火」,影響連任。
至本月初,中國解除了一批對美國進口禽肉的限制,於周五生效。美媒報道,獲解禁的美國企業達一百七十二間,包括國內最大的肉類加工商泰森食品有限公司、Pilgrim's Pride Corp、Sanderson Farms Inc.。萊蒂澤與農業部長珀杜早前指出,美國對華出口禽肉總額可達十億美元(約七十八億港元)。
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中國民眾對雞的需求大增,令中國本土雞肉出產量亦創下歷史新高。中國今年首十個月內已入口逾六十萬噸冰鮮雞,按年增長近五成。另外,中國商務部周二發表上周全國食用農產品市場價格,當中豬肉批發價格為每公斤四十三點六六元人民幣(約五十一點五港元),較前一周下降8.6%。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