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擬公投 定核路向

波斯灣局勢持續緊張,伊朗總統魯哈尼上周六(25日)提出舉行公投,讓國民就核計劃的去向表達立場。外長扎里夫則到訪鄰國伊拉克拉攏關係,重申伊朗有能力面對任何形式的戰爭,並呼籲區內阿拉伯國家簽署互不侵犯協議。

魯哈尼上周六與國內新聞機構的編輯會面時,提出就核計劃舉行公投,表示自己早於○四年出任核談判代表時,已經向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提出這建議,並獲對方批准。他稱哈梅內伊當時認為,公投在任何時候都可以成為解決方案。伊朗自一九七九年革命後只舉行三次公投,外界預料公投可為增加提煉濃縮鈾提供理據。

魯哈尼:商品儲備足

面對美國經濟、軍事及外交「極限施壓」,魯哈尼承認伊朗面對的困境是過去四十年前所未見,但強調不會就此屈服美方。他強調相比過往數年,國家現時的基本商品儲備情況令人滿意,政府不會讓國民的生活條件惡化。他說:「在一場與美國的經濟戰爭中,雖然伊朗將要承受代價,但我們絕對會站在勝利的一方。」

與此同時,伊朗繼續展開外交工作,試圖打破美國的封鎖及制裁。扎里夫到訪巴格達,先後與伊拉克總理馬赫迪、總統薩利赫及外長哈基姆會談。他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伊朗願意與區內阿拉伯鄰國建立平衡的關係,因此提議雙方簽署互不侵犯協議。他又說:「不論是經濟還是軍事戰爭,我們將堅定及以力量防衞國家。」

伊拉克反對經濟封鎖

美國與伊朗的緊張關係,令身兼兩國盟友的伊拉克左右為難。馬赫迪警告戰爭爆發的危機,敦促各方遵守伊朗核協議,維護地區穩定。哈基姆則表示,伊拉克站在伊朗一方,並願意成為伊朗與美國的中間人以調解分歧,但認為美國不應對伊朗實施「經濟封鎖」。他說:「我們反對美國的單方面行動,我們與伊朗的立場一樣。」

伊朗革命衞隊副指揮官法達維聲稱,雖然美國現時向中東增兵,但對方在區內的軍力是一八三三年以來最弱。伊朗早前指美軍的舉動是「心理戰」及「政治遊戲」。美國與中東的關係最早可追溯至十九世紀初,但只限於商業交流。直至一八三三年美國與阿曼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後者希望以美國制衡英國在區內壓倒性的影響力。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