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俄報告火力弱 特朗普暫勝一仗

歷時二十二個月、由獨立調察官米勒主持的通俄調查,千呼萬喚下終於出爐,根據司法部長巴爾的報告摘要,米勒的調查並未發現特朗普競選團隊勾結俄羅斯,但特氏有否妨礙司法公正則難以斷言。米勒報告「高高舉起,輕輕放下」,令民主黨人大為被動。

有意思的是,同一個米勒,在共和、民主兩黨政客心目中的形象出現大逆轉。特朗普得悉調查結果後,一改以往對米勒的猛烈攻擊,公開表示調查工作「值得尊敬」;反觀民主黨及其支持者,則洋溢在一片失望的氛圍中。民主黨不少政客將彈劾特朗普的希望全部寄託在米勒報告之上,如今報告內容不似預期,有人開始質疑米勒的調查不夠全面。對此,共和黨俄亥俄州眾議員喬丹不失時機地揶揄:「民主黨人不是認為米勒幾乎能在水面上行走麼?」

並非就此安枕無憂

當然,即使米勒報告指總統通俄查無實據,亦不代表特朗普可以就此安枕無憂,特別是針對妨礙司法公正的問題,米勒並沒有把話說死,絕非特朗普自我吹噓的「還我清白」,更何況民主、共和兩黨高度對立,任何特氏任命的官員,前者都會戴上有色眼鏡觀之,巴爾的摘要被民主黨人質疑有所扭曲,乃順理成章。民主黨下一回合的戰場,將是要求巴爾向國會公開報告的「足本」,再在裏面尋章摘句,甚至傳召米勒作證,總而言之就是不打倒特朗普誓不罷休。

然而這樣做在政治上是否明智,實在難說,常言道「政治就是觀感」,民主黨人一旦讓選民覺得「輸打贏要」,隨時惹反效果。這亦是為甚麼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認為除非有充分證據,否則不宜輕言彈劾總統,畢竟當年共和黨人彈劾克林頓不果,反而最終造就了他在高民望中離任,殷鑑歷歷在目。

正當民主黨進退維谷之際,特朗普主動出擊,揚言要「反調查」通俄調查的起因,揪出「背叛國家」的壞分子。且不管調查是否「無米粥」,但特氏只要將水攪渾,讓選民覺得整場通俄門只是政敵互相攻訐的鬧劇,已經達到自保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