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界抄襲成風 畫家剽竊不知恥

內地學術界流行造假,抄襲論文、剽竊他人成果早已全球聞名,見怪不怪,惟這股歪風亦在文化藝術界大行其道,連一向自恃清高、情操高雅的畫家,在金錢面前,也淪為「慣偷」。

比利時著名藝術家西爾萬,近日在多家媒體發表文章,譴責在國際上頗有名氣的中國畫家葉永青,指對方三十年來一直抄襲自己的作品,並以超過原作近百倍的價格售出獲利。葉為四川美術學院教授,過去共有三百八十七件作品成交,獲利一點六億元人民幣。事後葉解釋自己深受這位藝術家影響,但就未回應為何兩人作品相似,也未道歉。

事件引起全社會嘩然,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中國藝術界中很多所謂「大師」的真實嘴臉,原來低劣的贋品,只要套上大師的光環,都可以賣到天價;同時也令內地大批所謂專業的藝術評論家、鑑賞家、策展人、收藏家無地自容,曾一直撰文讚揚葉永青的知名藝評家,以及曾斥資千萬元收藏其作品的上海收藏家,已向公眾道歉,四川美術學院亦表態對抄襲零容忍。

烏煙瘴氣 腐敗叢生

最尷尬的是,在內地大肆宣揚「文化自信,文化復興」,全社會一片歡呼「中國文化藝術的春天」到來之際,卻被一個外國畫家隔空打臉,這一掌雖搧在某人臉上,卻重重打在整個中國當代藝術群體身上。

雖然目前是非尚未定論,但中國藝術界普遍存在抄襲卻是不爭的事實。早前湖北美術學院一名教授的一本畫冊,竟有七十一幅被溫州一名畫家抄襲展出。去年四月,西安美術學院一位教師兩幅在德國獲獎作品,被指抄襲英國插畫師作品。同年六月,第六屆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上一幅水墨作品被指抄襲一名畫家的版畫,四川美術館展出的一幅國畫被指抄襲一位蒙古族畫家作品。而這些抄襲者除了簡單暈染改筆,基本是原樣奉上,剽竊手段笨拙粗暴,連起碼的廉恥都沒有。

畫家抄襲成風,自然也與腐敗有關。官媒近日就曾揭發,內地書畫家熱衷於擠進各級美術協會兼官職,利用職權謀利,作品低劣卻賣得十分紅火,導致藝術界烏煙瘴氣,腐敗叢生。而已故著名畫家吳冠中曾直言批評美協、畫院如「妓院」,畫家不是想當官,就是抄襲。

在中國的傳統繪畫中,臨摹是基本功之一,通過臨摹而對美術達到深刻的理解和體會,這是許多畫家成長中的重要一步;但臨摹只是學習,不是創作,更不是抄襲。值得關注的是,眾多抄襲事件的主角,多為年富力強的畫家,恰恰應是處於藝術思維發散、創作靈感迸發的高峰期,也是最不應去抄襲的時期。

顯然,畫家抄襲,不但反映中國藝術界創造力枯竭,也是中國社會道德淪喪的真實寫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