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艷明、陳家榮報道】土耳其政府一九六○年代起致力發展水利工程,興建人工河流和水壩,卻令一個萬年古城面臨滅頂命運。雖然政府已努力採取補救措施,但不少文化遺址仍未能保存。本報訪問當地民眾,有受訪者形容破壞該城猶如「犯下大罪」。
位於土耳其東南部的哈桑凱伊夫(Hasankeyf),是庫爾德族人聚居的古鎮,曾經歷多個文明。該城在七十年代起發展旅遊業,用作居住的上萬個洞穴更成為一大景區。但政府要在底格里斯河興建國內第二大的水壩,令哈桑凱伊夫難逃水淹厄運,區內約三千名居民被迫遠走他鄉。
雖然當局已向受影響村民賠償,惟村民並不滿意,近日更組織保城保村的團體。
任職古蹟文化導遊近廿年的阿厄代尼茲(Erkut Aldeniz)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難掩悲憤。他指:「古城不僅是多個帝國所渴望得到的,更是一個文化、政治和經濟重鎮。」他深信附近一帶仍存有大量人類文明遺迹,尚待發掘,恐面對同樣下場;批評當局永遠只優先考慮經濟發展。
土耳其工程系大學生埃米內(Emine)則向本報記者表示,很多人支持古城居民能迎接新生活,但感嘆無法保護遺迹,如「謀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