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護如虛設 生態文明淪空談

長江生態環境再響警號,安徽安慶市江豚自然保護區,是列入世界瀕危物種及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長江江豚的棲息地,當地官方竟然大幅調整縮小保護區範圍和功能區劃,興建工業設施,致保護區生態功能日益衰退,地方政府環保不作為、亂作為令人憤慨。

據中央環保督察組通報,安慶市政府過去三年三次調整保護區範圍和功能區劃,將保護區總面積從八百零六平方公里減至五百五十二平方公里,幹流長度從二百四十三公里減為一百五十二公里。甚至江豚覓食活動場所和棲息地也被建成多個碼頭、水上加油站及錨地,而保護區內還有十八個排污口,嚴重威脅江豚的生態環境。

環保督察 威懾不足

作為中華文明發源地之一的長江,近年因人為破壞和污染,生態惡化早已不是新聞。有報告顯示,長江上游數十種珍稀特有魚類瀕臨絕種,例如被古代詩人稱作「水中西施」的鰣魚幾乎絕迹,國家級野生保護動物中華鱘、白鱘、揚子鱷、江豚等種群數量也逐年下降;過去長江有一百四十三種魚類,如今僅餘十七種,問題已到了不能不重視的程度。

事實上,不僅安徽江豚自然保護區,中央環保督察組近期還發現多個省份都存在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被破壞現象。其中江西鄱陽湖銀魚產卵場省級自然保護區內居然明目張膽批准設立採沙區,安徽宣城涇縣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遭二百多家酒店、工廠、娛樂場所侵佔破壞十多年,河南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也驚現大型豬牛養殖場群。

內地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發展卻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中央近年大力開展環保治理,提出建設美麗中國目標,包括出台史上最嚴厲環保法,各地亦紛紛設立自然生態保護區,生態文明今年更被寫入憲法。

只不過,以保護之名設立的自然保護區卻不保護生態,政府部門本該帶頭守法,卻違規批准開發,地方政府在環保方面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韙,究其根本,除了是扭曲政績觀下長期漠視環保的惡果外,也因官員根本就沒有生態保護意識,只有官商利益,他們不在乎甚麼「綠水青山」,只在乎「金山銀山」。同時也表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至今仍然是「政令難出中南海,民意難過長安街」的問題癥結。

而地方官員之所以膽大妄為,其中一個原因在於中央環保督察組的「尚方寶劍」不如專責反腐的中央巡視組「鋒利」,雖也掛有「中央」之名,卻無權摘下官員的烏紗,難以撼動地方勢力。顯然,只有以反腐或掃黑除惡手段治理環保,方能起震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