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貴子弟無憂愁 寒門求職爭破頭

今年的畢業季即將到來,大量大學生將走出校門,走入社會,今年內地大學畢業生人數首次突破八百萬,由於畢業生人數年年都「創新高」,使得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每年都成為社會關注焦點。

根據官方近日公布數據顯示,今年內地高校畢業生約八百二十多萬人,再創歷史新高。二○○一年畢業生為一百一十四萬人,如今這一數字已增加逾六倍。中國社科院去年報告指,前年內地高校畢業就業率為八成六,意味當年已有一百多萬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因此,今年就業形勢亦不容樂觀。

大學畢業生數目年年創新高,工作崗位卻沒有增加,讓這群學子一出校門便承受着白熱化的競爭壓力,招聘現場人山人海,成百上千人擠破頭爭一職位的情景年年上演。北京、上海等城市早前甚至有大學生為謀職業,願意接受零月薪待遇。

部分國企 家族世襲

內地教育費用近年不斷上漲,普通家庭培養一名大學生,起碼要數十萬元,結果一畢業就失業,這讓天下父母情何以堪?更可悲的是,當局極力宣傳勞動光榮,每年都要評選勞動模範,現實情況卻是很多大學生連勞動機會都沒有,還談何勞動光榮?

對於走出校門的大學生而言,「找工作」是現實社會給他們上的第一課。能力與學歷、門第與機遇,決定他們最後的就業選擇。但在僧多粥少、一職難求下,相較於諸多無背景、無靠山的窮二代就業難,權貴二代就無憂無慮。部分權大勢大的官員子女,還在學校學習時已「學而優則仕」,被「選調」為公務員。內地官場為引進人才,每年都有所謂「選調生」,即由各單位到學校選拔學生,被指定的學生,畢業後可直接進入黨政機關,表面看是選拔年輕官員,實際上淪為官二代、富二代就業及從政的快捷通道。

另有一些國企和事業單位則會直接把招聘機會和「社會關係」做資源互換。例如有銀行在湖南招人,一名本科學導演專業的女生,銀行領導層卻下「死命令」必須招她,只因其父是一個縣級市的公積金中心主任,「每年至少可為銀行弄來一億存款」。而國企內部職工也能沾上權貴光,部分國企只招收職工子女已不是秘密,特別是電力系統,幾乎就如家族世襲企業,一家數口,子子孫孫,極少人沒有親友不在電力部門。

當權貴二代、利益集團親屬子女在社會競爭中處處佔盡先機,一般百姓還能有何機會?所謂「寒門難出貴子」,顯然就是目前內地社會的現實寫照。雖然十八大後中央鐵腕反腐,並持續強調改善社會不公,但權貴二代依然不用愁就業,因為無論官場還是各行各業,至少目前誰也不會輕易因為公平而去觸動利益集團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