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徵房稅養政府 打劫百姓剪羊毛

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日前表示,房地產稅法律草案正在抓緊起草和完善,並證實房地產稅是地方稅。房地產稅取代土地財政顯然已是大勢所趨,未來將用房地產稅替代地方政府的賣地收入,成為地方政府的收入來源。所謂房地產稅調控樓市,原來只是忽悠百姓的美麗謊言。

全國房價在過去十年間幾乎上漲十倍。當局近年雖然出盡法寶,包括限購、限貸、房價調控頻繁出台,結果房價依然「愈調愈漲」。原因主要在於地方政府將民生基本所需的房地產視為可帶動經濟增長和建立政績的支柱產業,土地財政成為政府主要收入來源,各地爭相大拆大建,房價愈推愈高,泡沫愈吹愈大,導致民怨沸騰。

權貴無損 百姓受害

於是乎,內地大批專家學者以及媒體紛紛為開徵房地產稅造勢,說房地產稅是調控房價唯一措施,甚至可以反腐敗等等,不過事實卻非如此。

在近日發表的國務院工作報告中,提出「在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時,要更好解決群眾住房問題。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表明中央從來沒有將房地產稅列為調控樓市的措施。試想,房地產作為官方定性的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當局怎可能去抑制?

其實,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指「稅收歸地方政府」,恐怕才是開徵房地產稅的真正目的。隨着各地城鎮建設發展,地方政府的土地紅利即將殆盡,靠土地財政收入已難拉動經濟增長,更難維持政府開支,需要靠徵收房地產稅,同時化解地方債務風險。

最重要的是,財政部稱「將對困難群體給予一定的稅收減免」,挑明了該稅並不是調節或僅針對富戶,而是面向所有擁有房產的百姓徵收。因為若只對二套房或多餘面積徵稅,可以肯定徵到的稅不會很多,根本不夠地方政府花,所以一定要面向所有擁有房產的百姓。

顯然,房地產稅無疑將成為地方政府在百姓身上榨錢的工具,當局之前遲遲未推出房地產稅,並非擔憂樓市受壓或房價下跌,而是通過持續推高樓價後再剪羊毛。開徵房地產稅,對於富人及官員而言,不過九牛一毛,擁有一百套房子,又如何會在乎這些稅,而有權有勢的權貴,既可以通過銀行借貸炒房,亦有避稅逃稅對策,苦的仍然是普通百姓。

歷朝歷代,亡於土地與稅收者眾,一個新稅種的開徵,需要一個可以被百姓認同的法理基礎。內地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內地老百姓辛辛苦苦積累起來的家庭財富,多半凝聚在房產上。有統計指內地住房自有率超過八成,如果對房產徵稅,實際上就是對老百姓過去四十年的勞動成果徵稅,理應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