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寂寞會殺人

現今社會科技發達,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普及,不少人都機不離手,往往忽略人際溝通,容易感到寂寞。美國最新研究顯示,寂寞跟肥胖及濫用藥物一樣,會令人身體變差,增加死亡風險,意味「寂寞會殺人」。研究員警告,這將成為下一個重大公共健康問題。

研究報告由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的研究員霍爾特-倫斯塔德撰寫,近日在期刊《心理科學透視》發表。研究指,寂寞的主觀感受令死亡風險增加兩成六;而欠缺社會聯繫及獨自居住,死亡風險分別增加兩成九和三成二,比只是感覺寂寞更加損害健康。霍爾特-倫斯塔德強調,寂寞對健康構成的威脅,並不亞於肥胖或濫用藥物。

研究又強調,主觀和客觀寂寞狀態之間存在差異。主觀寂寞是指自己感覺寂寞,客觀寂寞則指獨居或甚少參與社交活動,但兩者都對身體具潛在破壞力。

聲稱孤單但快樂的人士,跟那些相識滿天下、但感到寂寞的人士一樣,死亡風險都會增加。若主觀和客觀寂寞狀態同時出現,這類人士的死亡風險最高。

感寂寞或離群 同具破壞力

霍爾特-倫斯塔德表示,勸告人們多些與人接觸,或許可解決社交孤立問題,但這可能解決不了寂寞問題。她指,維持有意義和親密關係,以及社交聯繫多樣化才是關鍵。透過發展親密關係,人們可更好地處理壓力及改善免疫系統功能。她又表示,透過政策干預寂寞問題看似不可能,但當局可提醒醫生提高警覺,找出高危病人;以及鼓勵人們加強鄰里關係。

時下愈來愈多年輕人選擇遲婚或不婚,全球獨居人數持續上升。家庭觀念在現今社會愈趨薄弱,據一間國際研究機構估算,全球獨居人口持續上升,於二○一一年達二億七千七百萬,數字在十五年間激增八成。一一年香港估計有近四十萬獨居住戶。而在美國,二○一二年有兩成七住戶為獨居,比率超過育有十八歲以下子女的家庭。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