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致力反腐,但仍難遏制官場腐敗,大半個中國淪為腐敗地區。內地學者近期整理近年「每萬名公職人員的貪污賄賂立案數」,統計出一項區域腐敗排行榜,結果顯示內地東南沿海和中西部省份最腐敗,其中福建、貴州、浙江排名最前。而全國至少三分之一的省份已成為「過度腐敗」地區,但北京、上海和西藏,則因地位相對特殊,腐敗程度最小。
《經濟觀察報》報道,為了衡量省級地區的腐敗程度,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經濟學院教授聶輝華整理一九九九至二○○七年的「中國檢察年鑑」、「中國統計年鑑」,以「每萬名公職人員貪污立案數」為指標,衡量各省市區的腐敗程度,立案數值愈大,腐敗程度愈高。他認為,這是內地目前唯一可獲得的省級腐敗數據資料。
根據他列出的「中國三十一個省級行政區的腐敗程度排序」顯示,最腐敗的地區多數是東南沿海省份和中西部省份,其中福建、貴州、浙江等位居前列。而全國有三分之一的省份,「每萬名公職人員貪污立案數」超過五件,成為「過度腐敗」地區。此外,由於北京、上海和西藏這三個地區地位相對特殊,腐敗程度最小。
報道指,聶輝華研究發現,腐敗和經濟發展水平並非直接相關。一方面,經濟愈發展地區,資源愈有價值,腐敗機會可能愈多;但另一方面,愈發展地區,如它的產權保護程度和合約履行程度好,腐敗空間就會相應變小。反而是一些經濟水平中等偏上的地方,有市場化提供的腐敗機會,但還沒有建立有效的約束機制,腐敗自然就會孳生。
不過報道亦指,有內地學者對於使用「每萬名公職人員貪污立案數」,衡量各省腐敗程度,抱質疑態度。其中上海財經大學副教授吳一平就認為,這項指標反映的是「反腐敗力度」,而不是「腐敗程度」,很多地區暴露出來的腐敗案件數少,不代表其腐敗程度不嚴重。
報道稱,內地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去年共立案十七萬多件,黨紀政紀處分逾十八萬人。其中,處分縣處級以上官員六萬四千多人,比前年同期增長三成六。從另一角度看,這也反映出內地當下的腐敗率之高。
遠華案主犯,被控走私普通貨物、行賄罪,涉案金額五百卅億元人民幣,被判無期徒刑,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貴州省政協前主席,被控受賄罪,涉案金額九百五十四萬多元,判處死緩。
杭州市前副市長,被控受賄、貪污、濫用職權,涉案金額二億一千三百萬元人民幣,判處死刑。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