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倡「上帝粒子」 物理雙傑奪諾獎

本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罕有地比原定時間押後一小時,於本港時間昨晚約六時四十五分揭盅,由比利時的恩勒特(Francois Englert)及英國的希格斯(Peter Higgs)共同獲得。他們提出解釋為何萬物會擁有質量的理論,隨着被稱為「上帝粒子(God particle)」的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被發現獲證實。

諾貝爾委員會表示,獲獎理論為物理學「標準模型」理論的中心部分。根據標準模型,宇宙間一切有形事物,皆由數類基本粒子組成。惟這些基本粒子如果沒有質量,就會如光子般以光速在宇宙穿梭,無法構成原子或分子,那麼包括人類在內的有形物質皆不可能存在。

根據兩人理論,世上萬物之所以存在,皆因基本粒子與希格斯場之間交互作用而被賦予質量,而希格斯玻色子正是這無形量子場的產物。根據理論,希格斯場在宇宙空間無處不在,但要證實其存在,則乃需找到其產物,希格斯玻色子。兩人事前均為本屆諾貝爾物理學獎奪獎大熱門。

靠強子對撞機印證理論

恩勒特及希格斯分別於一九六四年提出上述解釋亞原子粒子(包括基本粒子)何以擁有質量的理論,但希格斯玻色子生成後會立即衰變,礙於當時科技,一直無法被探測,故只為假說中的粒子。直至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於去年以瑞士日內瓦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成功捕捉希格斯玻色子,在場的恩勒特與希格斯終一吐被質疑半世紀的烏氣,後者更喜極而泣。兩人將平分八百萬瑞典克朗(約九百六十八萬港元)獎金。

這兩名上帝粒子之父的理論,令標準模型得以完成,貢獻非凡,但委員會指物理學仍有重大謎團待解。標準模型只描繪佔宇宙所有物質五分一的有形物質,委員會寄語發現上帝粒子的CERN繼續努力,追尋包圍宇宙的暗物質。CERN的科學家昨日於實驗室觀看直播,獲悉兩人獲獎一刻,興奮得大開香檳慶祝。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