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反導系統變陣 美軍技術突破

美國前總統布殊任內力倡在東歐部署導彈防禦系統,令美俄關係每況愈下。奧巴馬上任後致力重啟美俄關係,他前日宣布擱置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惹來各方議論,共和黨人就直斥奧巴馬「買俄國怕」捨棄盟友。亦有評論認為,奧巴馬捨棄的並非歐洲盟友,而是美方對伊朗導彈威脅的一貫看法。無論如何,奧巴馬此際給反導系統變陣,相信有更深層的原因。

美國《紐約時報》評論文章認為,列根總統提出「星戰計劃」以來,導彈防禦系統與國際政治一直關係密切,冷戰後期美方藉此促使蘇聯簽署裁減核武的協議,至布殊時代它又牽涉到北約東擴問題。該評論相信,在奧巴馬政府準備就核問題與伊朗直接談判之際,華府顯然希望向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證明,當局在遏止伊朗野心方面並無鬆懈。

為釋除盟友們的疑慮,美國防長蓋茨開宗明義表示,布殊時代的思維不再適用有兩大因素。首先,伊朗研發長程導彈的進度比預期慢,但主要威脅到歐洲和部分亞洲地區的短程導彈研發工作,進度卻不斷加快。其次,美國的導彈攔截和追蹤技術獲得提升,新模式可望比布殊原有計劃早六至七年實現保衞歐洲的目標。

拉攏俄反伊朗未必奏效

華府此際變陣並非出於偶然。早前有報道指,美國陸基導彈防禦系統最主要承包商波音公司,向華府建議可研製「可移動」攔截導彈取代陸基攔截導彈,前者可在廿四小時內部署至全球指定地點,對美歐全境實現導彈攔截防禦,所需經費更少於固定陸基攔截導彈項目。

全因美國軍火製造商取得技術突破,新系統得以利用一系列可部署在海上或陸上的攔截導彈和感應裝置,將較細小的雷達系統連結在一起。換句話說,美國毋須將反導系統部署在固定地點(波蘭和捷克),亦有望收到相若的戰略威懾效果,並且在節省成本和設備升級方面享有更大優勢,一舉兩得。

奧巴馬擱置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與其說是出於對俄國的畏懼,倒不如說是因應反導技術進步所作的戰略微調。如此一來,俄國就不能將布殊時代的反導系統構思,視之為美方擠壓戰略空間的手段,於制裁伊朗問題上諸多推搪,或者在其他國際問題上拿反美牌作「擋箭牌」。

俄國常駐北約代表羅戈津表示,美國只不過是將自己的錯誤改正過來,華府應當如此,俄方無責任向其道謝。事實上,克宮一向透過與委內瑞拉、古巴和伊朗等反美國家的接觸凸顯外交影響力,面對虛晃一招的奧巴馬,俄國拒絕制裁伊朗的立場未必因此軟化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