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歐盟推出旨在吸引外國技術人才的「藍卡」計劃,借鑑美國的「綠卡」制度,為外國人提供工作和居留許可證,有效期從一年到四年不等,並可續簽。歐盟廿七個成員國可根據本國情況,決定藍卡的發放數量及允許工作的領域。申請者需符合一系列嚴格的條件,如必須擁有大學文憑或五年工作經驗,和在歐盟成員國找到固定工作等,但不會獲得終身居留權。
歐盟為外國技術人才大開中門,目的是提高競爭力,推動經濟增長,並有助紓解人口老化帶來的勞動力短缺問題。這項計劃以藍卡為標誌,因為藍色是歐盟旗幟所用顏色;歐盟現時人口達到四億九千萬,然而低出生率令勞動人口持續下降,到二○五○年,將有三分之一的歐盟居民是六十五歲以上老人。
過去歐盟國雖然接納了大批外國移民,例如德國有許多土耳其人、法國接收北非前殖民地的移民、英國也吸納不少印巴和中美洲等前殖民地居民,但這些都以非技術性的、教育水平較低的低下階層為主。目前世界一半以上的高技術移民都流向美國,藍卡計劃明顯是要跟美國爭奪人才,以免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專才全部跑到美國去。現時歐盟勞工中,外籍高級技術人員只佔百分之一點七,遠低於澳洲的百分之九點九、加拿大的百分之七點三和美國的百分之三點二。
背道而馳不利窮國發展
藍卡計劃的首要目標,是從中國和印度引進幾萬名工程師、電腦專家、醫生和科研人員。歐盟官員說,這計劃的優點,是把廿七國的吸納人才標準一致化,避免成員國之間出現爭奪技術移民的競爭局面。藍卡計劃可望在兩年後實施,歐盟的目標是任何申請都可在三個月之內完成批核,相反美國的綠卡審批往往需時五至十年,歐盟跟美國「搶人」之心昭然若揭。
有人批評藍卡計劃是損人利己,因為會加劇發展中國家的人才外流,不利窮國的發展,這與歐盟扶助第三世界窮國的外交政策背道而馳。印度和中國尚可承受一定程度的人才外流,但對人才短缺的非洲來說,藍卡計劃肯定會令非洲專業人士趨之若鶩,令非洲國家的前景更加暗淡。歐盟內部對此亦有分歧,德國和荷蘭堅決反對,因為兩國長期以來都有大批非法移民,國民對吸納外來移民感到抗拒,政客無法不顧及選民的焦慮。至於移民人口已爆棚的英國,以及國小民寡的愛爾蘭和丹麥,則索性不參加藍卡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