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撫大學生 央企敞開門

「六四」敏感期前,中航工業集團等大型央企宣布,敞開門招收應屆畢業生,以緩解當前就業局勢緊張的局面。在當局眼中,保就業就是保穩定,央企作為國家經濟的主要支柱,要當仁不讓。

根據國資委的統計,今年央企的招聘人數高達二十多萬人,比去年增長了百分之七,其中中航工業集團公司招聘一萬二千多人,數量是去年的兩倍。中石油招聘數量也高達一萬四千人,比去年增加近四千人,中國鐵建招聘一萬三千多人,中移動廣東分公司提供的見習崗位就高達上萬個。

央企敞開門招人,主要是迫於今年嚴峻的政治經濟形勢,六、七月份是大學生畢業離校的高峰期,也是政治敏感期,今年恰逢「六四」二十周年,當局更是如臨大敵,擔心找不到工作的學生走上街頭,成為社會動亂之源。

據國家教育部統計,二○○九年全國高等學校畢業生規模達到六百一十一萬人,比去年增加五十二萬人,但很多高校的畢業生實際就業率不到三成,廣東一些高校畢業生簽約率甚至只有一成。曾經有廣東女大學生在人才招聘市場,向當地教育官員痛陳畢業即失業的悲情。

畢業即失業極易走偏鋒

最近一段時間,有關大學生就業難的消息不斷見諸媒體。北京師範大學一位畢業生熊博文在網上發帖,願意以十八元一斤的價格,出賣自己未來若干年的「使用權」。山東的一些大學生因就業無門,被集體騙去做傳銷。北京有一位大學畢業生為探訪家中的病父,不惜趁黑夜攔路搶劫籌集路費。這些消息既讓人氣憤,亦讓人心酸。

隨着離校時間臨近,一些未找到工作的大學生的情緒也愈來愈激烈,鋌而走險的,不惜為匪為盜,或遁入娼門;不可自拔的,悲觀失望,自殺自閉;精神錯亂的亦不在少數。不久前一項統計顯示,單單北京地區,患憂鬱症的大學生就高達十萬人。尤其是很多來自農村的學生,家中省吃儉用供他們上學,沒想到上完學卻找不到工作,無法回報家人,再看到父母有權有勢的同學順利找到工作,這些窮學生心中百味雜陳,極易走上絕路。

另外,絕大部分沒找到工作的大學生,一般都不會回家,他們或者聚集在大城市,或者穿梭於幾個大城市之間。他們思維活躍,組織性強,社會關注度高,訊息溝通快,社會上的重大事件,都會引起他們的強硬反響,並會聯繫起自身的經歷,一旦被誤導,往往會形成極具破壞性的力量。

央企雖然不斷擴大招聘,但相對於就業需求總量來說,仍然是杯水車薪,未能實質解決問題。當局雖然鼓勵大學生到基層、農村、西部,但缺乏配套措施,尤其是四萬億元的經濟刺激方案,仍然停留在過去的思維方式,沒有與保就業掛鈎,沒強制受惠企業擴招,使大學生難以直接得到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