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踢走「反恐戰」 文字遊戲惹冷笑

美國前總統布殊在九一一後宣告展開「全球反恐戰」(Global War on Terror),此字眼如布殊反恐政策般極具爭議,批評者指它用詞誤導,更將美軍違反人權的醜行合理化。美國國務卿希拉妮日前終於透露,奧巴馬政府已棄用「全球反恐戰」一詞,但結果外界不只報以冷笑,更擔憂會削弱反恐士氣。

華府為反恐政策「正名」的消息,最先由《華盛頓郵報》披露。該報上周報道取得一份由美國國防部保安檢討官員向內部發出的電郵,提到「政府已選擇避免使用『長期戰爭』或『全球反恐戰』的字眼」,要求員工改用「海外應變行動」(Overseas Contingency Operation)。希拉妮周二準備赴歐洲參加外交會議之際被記者問及此事,證實華府已沒使用「全球反恐戰」一詞,又透露雖然沒收到任何指令,要求用或不用此字眼,但她就是沒聽到內部有人使用。

布殊在○一年的九一一恐襲後九日,高喊展開「全球反恐戰」,他說:「我們的反恐戰由阿蓋德開始,但非以此終結,它不會結束,直至全球所有恐怖組織被查獲、制止、擊潰。」但這個字眼在歐洲等地一直聲名狼藉,連美國的親密盟友也認為其軍國主義色彩過濃。亦有批評指它過分廣泛甚至誤導,而且為當局對待恐襲疑犯時涉嫌的違反人權行為,提供了藉口。

外界憂助長敵方氣燄

現在華府的「反恐戰」,終於在字面上被奧巴馬踢走。但外界心知肚明,這種文字遊戲僅如AIG辦公大樓換招牌,為改而改。巴基斯坦最近的板球隊和警校遇襲事件,顯示針對美國反恐盟友的恐怖活動一浪接一浪。奧巴馬日前宣布調兵巴國與阿富汗邊境,聲言要剷除當地的阿蓋德武裝威脅,但恐怖分子反而不甘示弱,愈見猖獗。

美國新政府的反恐成績,還要看奧巴馬增兵阿富汗策略能否奏效。雖然美國內外都深明「反恐戰」實際上仍繼續,但在全球經濟水深火熱之際,美國於這場金融海嘯中既已成為眾矢之的,提及用兵就不得不婉轉一點。

不過尷尬的是,美國觀察家趁機翻奧巴馬和希拉妮的舊帳,指前年在民主黨總統提名論壇上,候選人被問到「是否相信還有所謂『全球反恐戰』」,當時兩人曾舉手贊同,顯示兩人上任後忽然轉軚。但更尷尬的是,現時美國一方面調動兵馬,一方面卻不敢再大肆鋪張自己的反恐旗幟,不免令人擔憂會助長敵方氣燄,恐襲威脅只怕更揮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