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車被迫上路 運輸署草菅人命

有道是「年紀大,機器壞」,無論是人還是機器,到了一定年限都得退休。然而在港府無能管治之下,甚麼荒唐事都會發生,年屆六十歲的「中年」打工仔固然無法正常退休,服務滿十八年的公共巴士一樣無法準時退役,而「老爺車」繼續上路的結果,就是增加道路安全風險及製造更多空氣污染,運輸署何止是草菅車命,更是草菅人命。

去年初大埔發生嚴重巴士意外事故,運輸署其後成立工作小組研究加強專營巴士的安全,要求去年七月起訂購的新車必須配備「電子穩定控制系統」及「車速限制減速器」,前者旨在預防巴士轉彎時失控翻車,後者防止巴士在落斜時超速。運輸署亡羊補牢無可厚非,問題在於補鑊措施姍姍來遲,造成連鎖反應,九巴就是受害者之一,該公司有一批車齡十八年、車身較短的短陣巴士,今年到達退役「死線」,公司亦一早訂購四十多輛新車,預期今年下半年運抵本港取代舊車,不料由於新車需要加裝上述兩種裝置,加上測試新功能,要延遲付運,九巴大失預算,不得不為該批老爺車申請續牌多一年。

計劃趕不上變化,已屆退役車齡的老爺車不得不繼續「發揮餘熱」,壞車及事故的風險上升是意料中事,雖然巴士公司大派定心丸,強調有關老爺車必須經過嚴格安全審查,得到運輸署核實及批准才能載客,過去也曾有老爺車續牌,但怎麼說都好,舊車安全系數不如新車是不爭事實,說市民及車長不擔心安全問題是不可能的。

老爺車繼續服務市民,肇因正是運輸署的短視及不負責任。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在交通領域也是如此,在無人駕駛已並非罕見的今天,運輸署要求新車安裝的「電子穩定控制系統」更不是新東西,而是面世已有一段時間,九巴多年前亦曾引入相關技術作測試,但由於運輸署與時代脫節,或者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不做事」的官僚作風使然,運輸署竟然對新技術熟視無睹,遲遲未要求巴士公司安裝,而巴士公司出於成本考量,也未必願意主動安裝,結果香港一再發生重大車禍,「官雖不殺伯仁,伯仁因官而死」,說的不就是運輸署嗎?

可以斷言,若非大埔發生車毀人亡重大事故,運輸署至今還在渾渾噩噩,無所作為,再一次叫人見識何謂「不見棺材不落淚」,「不死人冧樓不做事」。最諷刺的是,儘管運輸署已要求採用新技術,但又因此造成新車與舊車「青黃不接」的空窗期,老爺車搖搖擺擺繼續上路,車禍風險因而上升,香港人可謂未見其利,先受其害。

退一步說,就算這批老爺車安全地運作到新車頂上,完成使命,因此造成的污染問題卻不可小覷。須知這批舊巴士排放標準相當於歐盟二期,相比歐盟六期新車,其排放的可吸入懸浮粒子多達十四倍,香港將繼續烏煙瘴氣,市民將繼續吸入廢氣,這筆帳又怎麼算?跟誰去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