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矮小症受歧視 促檢視無障設施

【本報訊】公眾對矮小症認識不足,導致患者常被人投以奇異目光及取笑。有研究顯示,逾八成受訪者承認不熟悉矮小症,六成認同矮小症患者在港深受歧視。研究團隊指,屋宇署無障礙設施的設計指引針對層面狹窄,只考慮輪椅及視障等人士,令矮小症患者「用唔到銀行櫃員機」、「去唔到廁所」等,較尼泊爾及斯里蘭卡更落後,促當局檢視及修改指引。

矮小症泛指因身體或基因狀況而導致成人身高不高於一百四十七厘米,其他與常人無異。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獲平等機會委員會資助,去年底至今年七月進行矮小症研究,與六名患者及四名患者家屬深度訪談,並訪問五百二十三名市民,發現患者在日常生活,常因設施不足而有所不便。該系副教授邱勇指,侏儒在一些遊戲及童話故事中被塑造成火爆、笨拙及脾氣差的形象,令社會產生歧視,建議政府修改建築指引並加強公眾教育。

平機會政策、研究及培訓科總監朱崇文指,根據反歧視條例,若有建築設施是殘疾人士無法使用,即構成間接歧視,惟條例同樣豁免有改建困難的建築,建議政府修改建築物設計手冊,從源頭解決問題。

被叫魔戒「咕嚕」

三十七歲的矮小症患者鍾愛寶,進行過肢體延長手術後,身高仍只有一百三十三厘米,她指社會對矮小症照顧不足,求學時曾被老師歧視:「吓你咁矮點做實習?」對香港的歧視情況感失望。她形容,「畀人叫小矮人已經唔叫難聽,曾經有人叫我魔戒嗰隻咕嚕」,希望能加強大眾對矮小症的認識,減少歧視。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