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施政無能,最擅長的就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在十大基建淪為十大醜聞的情況下,港府不是對症下藥,加強問責,反而以提升管理為藉口增開官位肥缺。基建延誤超支已是浪費公帑,增開官位又要增加納稅人負擔,還有比港府更無恥的嗎?
眾所周知,本港的基建特別能「燒錢」,無論高鐵香港段、港珠澳大橋或是沙中線,沒有不延誤不超支的,以單位成本計,堪稱「世界之最」,有人諷刺本港的基建項目不是石屎、鋼筋建造,而是由黃金、珠寶鋪就,可謂一語中的。這裏超支幾百億,那裏超支幾十億,十大基建整體超支逾千億元,可憐納稅人的血汗錢就這麼倒入鹹水海。老實說,就算香港坐擁金山銀山,都抵不住港府的揮金如土,最終有坐吃山空之虞。而最令人無法接受的是,人家是慢工出細活,港府則是慢工出劣活,基建醜聞不斷就是明證。
為甚麼香港基建成本高得驚人、貴得離譜?除了程序複雜,研究諮詢曠日費時,以及港府迷信外來和尚會唸經,走了不少彎路,搞出不少笑話,最為關鍵是港府管理失職,不負責任。對於沙中線爆出連串偷工減料醜聞,運房局局長陳帆一句「看到新聞才知情」,不僅凸顯他本人被蒙在鼓裏,更是整個港府渾渾噩噩、胡混度日的縮影。
最荒唐的是,官員失職非但不用問責,反而成為加官晉爵的藉口。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昨日討論加強工務成本管理及提升工程項目表現,議員質疑港府如何改善,當局乘機建議將目前的項目管理辦事處升格,擴充成為項目策略及管控辦事處,增設兩名首長級官員及七名非首長級專業職位,由不同職系組成,一年額外財政預算二千多萬元,納稅人「未見官先打八十大板」。
問題是,增開官位、提升職級就能解決管理無能的問題嗎?事實告訴人們,這是不可能的。當年赤柱塌樹壓死風華正茂女大學生,港府成立樹木辦,而樹木辦問世以來除了浪費錢財,幾乎甚麼事都幹不了,塌樹殺人事件仍然不絕如縷。早前超級颱風山竹來襲,不僅吹倒了全港數萬棵大樹,更將樹木辦連樹木都不會選、不會種的「廢柴辦」本色暴露人前,如今港府欲效樹木辦故事,升格工務項目策略及管控辦事處,隨時重蹈覆轍。
放長視野來看,回歸二十多年來,港府一再巧立名目增官設位。港英時代一個政策局一個局長,做得好好的,後來港府搞所謂問責制及擴大問責制,一個政策局除了政治任命的局長、副局長及政治助理,還有公務員系統的常任秘書長,真正是疊床架屋,人浮於事,讓人見識何謂「三個和尚沒有水喝」、「多隻香爐多隻鬼」。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香港問題千頭萬緒,癥結不在於官少,而在官廢;醜聞出在下面,根本卻在上面。管治班子無能,不管成立多少機構,增設多少官位,都是治標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