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檢測儀+華人指標揪出骨折高危族

人口老化,骨質疏鬆也愈見普遍,五名本港女性就有三人患骨質疏鬆。中文大學醫學院近年引入3D骨質檢測儀器,更精準測量骨質密度,避免主流採用2D檢測儀器可能「漏診」的風險。在3D檢測儀器運作四年後,中大最新建立亞洲首個專為華人而設的「三維骨質量標準值」,作為檢測華人骨質密度指標,及早揪出骨折高風險族。

本港骨質疏鬆發病率高企,每五個男性有一個患病,每五個女性更有三個中招,而骨質疏鬆與骨折息息相關。中大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系主任容樹恒表示,本港每年有一萬五千宗骨質疏鬆導致骨折個案,確診後一年內死亡率高達兩成,而最常見的骨折位置是手腕骨、脊骨以及盆骨。

二維儀難發現年輕患者

現時檢測骨質密度普遍使用「雙能量X光吸收測量儀」,但它屬2D的二維平面影像,骨質密度數據不夠完整,未能準確預測患者骨折風險。中大四年前引入全港首部提供高清3D圖像的三維「高解像度肢體骨定量電腦掃描」儀器,精準檢測骨質強度及結構。中大賽馬會骨質疏鬆預防及治療中心總監郭志銳說,該3D儀器尤其適合經二維檢測儀器診斷為「砸界」個案,以及二維儀器難以檢測的年輕類風濕關節炎患者。

目前,僅得中大設於威爾斯親王醫院的骨骼健康及評定中心擁有全港唯一的一部「高解像度肢體骨定量電腦掃描」儀器,潛在患者需經醫生轉介使用,而檢測費用與二維儀器差不多,約六百至一千港元,中大希望3D檢測日後可普及。

少肉多菜 易蛋白質不足

然而,由於目前尚未有華人三維骨質資料庫作量度指標,只能參考外國數據,但外國人與華人骨質密度標準不一,兩者不能通用。中大於是在一五至一七年招募一千多位二十至七十九歲港人進行檢測,量度其遠端橈骨及脛骨,藉此建立資料庫,目前尚在資料分析階段。團隊希望資料庫日後能作為華人骨質量度的標準指標。

中大副校長張妙清是骨折患者,一直奉行少肉多菜、常做負重運動及定期檢查身體生活模式的她五月時因跌倒入院,證實股骨骨折。她從檢查得知骨質密度偏低,更在骨折後才知少肉多菜飲食不正確,會令蛋白質不足,而單靠補鈣亦不足夠。因此,她呼籲年輕女士勿因減肥而攝取不足蛋白質,或怕曬而避開陽光,否則老後可能增加骨折風險。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