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天下:安倍無法不面對中國

安倍結束三日訪華行程,究竟中日兩國能否「堅持和平友好大方向,持續深化互利合作」,令兩國關係重回正軌基礎上得到新的發展?內地官媒普遍看好,反而主流日媒並不看好,指出中日新關係只是沙上堡壘,兩國意識形態不一樣,不可能建立真正友誼。

不管怎麼說,中日的「破冰」有其客觀因素,「從競爭到協調」,大家各取所需、互相利用也是常識吧!一九七八年十月二十三日,《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批准書互換儀式在日本首相官邸舉行,鄧小平出席儀式,並進行了長達八日的訪問,期間,他對四百多個國際媒體說:「這次到日本來,就是要向日本請教。」如今安倍來華,未知有否當年中國領導人的誠意與虛心,說是來中國取「經」?

這種心態的調整,並不是甚麼「面子問題」,而是現實的變化。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一九七八年日本GDP是中國的六點七倍,二○一七年中國GDP是日本的二點五倍。在這四十年間,中國GDP在世界的佔比從百分之一點八增加到百分之十五點二,日本則從十一點八減少到百分之六。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經濟增長成績有目共睹。面對中國的崛起,安倍有幾分焦慮,亦人之常情也。

安倍外交政策「轉身亞洲」,有其不得已的苦衷。他在就任首相的二○一三年就遍訪東盟十國,如此高頻度的東南亞外交,是二戰後歷任日相都未展開過的。特朗普退出TPP後,安倍全面促成了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還深化了與澳洲、印度的安全合作。據指,日本要實行自主防衞,在軍事上最少要投放逾二千億美元,在經濟低迷、財赤增加、人口老化等問題下,日本奢望「自主防衞」,脫離「美日同盟」,目前確言之尚早;安倍當務之急還是搞好經濟,而要改善經濟,不轉身面對中國,還有更好的出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