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訪華之旅簽署了五十多項合作協議,包括一份價值三百億美元的貨幣互換協議,收穫不多也不少。這還是次要的,雙方確認「中日合作三原則」,即化競爭為協調、成為合作夥伴而非威脅、推進自由公平的貿易,也許才是這次破冰之旅的最大意義。有人因此得出結論,中日對抗姿態正在成為過去,是耶?非耶?只能拭目以待,但從過去的經驗來看,這種結論未免太樂觀了。
畢竟,中日之間既有歷史恩怨,又有領土糾紛,更有許多結構性矛盾,並非一次破冰之旅所能化解。百多年來,日本總是以俯視甚至鄙視的眼光看中國,而今天的中國,經濟總量已是日本的兩倍半,雙方的距離還在擴大,小日本怎能不惴惴不安?日本一方面需要中國市場,一方面對中國崛起深懷戒懼,這種矛盾心態導致日本在對華問題上總是兩面三刀,也導致中日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合作夥伴。
更何況,日本只是美國的附庸國,根本身不由己。美國打造「印太戰略」圍堵中國,日本能不跟隨嗎?據說安倍為了消除中方的不信任,曾示意身邊人士去掉印太戰略的「戰略」一詞,稱「印度太平洋」即可,這種小伎倆除了自欺欺人之外,沒有任何意義。君不見,安倍從北京回國後,隨即高規格接待到訪的印度總理莫迪,更首次為外國政要開放私人別墅,以此凸顯日印關係的重要性。安倍這邊聲稱要構築「新時代」中日關係,那邊與莫迪商談如何抗衡中國,這才是真正的首鼠兩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