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揪出視力殺手

青光眼恍如「視力神偷」將視野搶走,患者視力會減退至只剩下中央部分,但此神偷懂隱身術,早期病徵不明顯,難以檢測,令它一直是香港頭號致盲殺手。為通緝它及讓患者意識警號響起,香港理工大學研發出檢測早期青光眼的技術,藉檢測視網膜神經細胞反應評估視網膜異常情況,準確度高達九成半,更比傳統臨床評估早三至四年發現青光眼病變,患者愈早接受治療,能挽回視力機會便愈高。

據當局估計,每一百名四十歲以上人士便有三人患上青光眼,眼球內壓過高、長期使用類固醇,特別是類固醇眼藥水或深近視等都可導致青光眼。理大眼科視光學院副教授陳浩龍指,目前檢測青光眼的方法均未能在病變初期發現,舉例如以「視野檢查」量度患者所看到的範圍和敏感度,要視野缺損最少達兩成半至三成半才可有效檢測,但視覺神經細胞死亡是「返唔到轉頭」,其時才發現已經太遲。

檢測視網膜細胞異常

他與團隊由○四年開始,研究利用不同對比度的「多焦視網膜電生理圖」檢測早期青光眼,接受檢測人士會先在眼睛附近貼上感應器,再觀看不同對比度及由圖形組成的電生理圖,偵測視網膜神經細胞在不同對比度下發出的電信號強弱,一旦有神經細胞退化,所發出電信號便會較弱。

團隊進行四年實驗期間,十八名眼壓偏高及一隻眼睛確診青光眼人士各接受五次檢查,每次均以多焦視網膜電生理圖檢查及視野檢查等方法檢測。結果發現,全部人在第一次多焦視網膜電生理圖檢查已發現視網膜神經細胞功能較弱,但其他檢查要到約四年後、即第四或第五次檢查才檢測到,最後兩人確診青光眼。

專家籲勿胡亂滴眼藥水

有關檢測技術一二年起已於理大眼科視光學診所中使用,費用約為二千至三千元,若發現患上青光眼,診所會建議市民向眼科醫生求診。陳浩龍提醒,市民勿胡亂滴眼藥水,以免患上青光眼。他解釋,部分眼藥水含類固醇,使用過量或增加患青光眼風險,因此如眼睛不適,應向眼科醫生求診,由醫生開出合適藥物,並須定期覆診。理大視光學院一系列研究,將會於下月三日至十一日於科學園舉行的「創新科技嘉年華2018」展出。

記者黃金棋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