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以藏品豐富享負盛名,惟當中不少其實是大英帝國於殖民時代掠奪而來,其中來自中國的「展品」就達二十餘萬件。為洗刷污名,大英博物館最近舉辦免費公開講座,強調「不是所有文物都是掠奪而來」,希望公眾集中關注展品本身價值云云。結果弄巧成拙,有網民揶揄說,「下次他們也可以說,大英帝國侵略時沒有殺掉『所有』人」、「不是『所有』靠搶,不過大部分是」;有中國網民更諷刺說:「大英博物館乾脆改名圓明園分部吧。」
事實上,英國人從別國巧取豪奪文物,早就為人所詬病,幾年前,包括埃及、希臘在內的十六個國家發表聯合聲明,要求掠奪或盜竊者完璧歸趙,其中就包括埃及羅塞塔石以及希臘巴特農神殿雕像等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可惜事後不了了之。大英博物館要求人們不要把焦點放在文物本身如何獲得,而應該多關注文物本身的價值,本身就十分好笑,等於賊人偷東西後不是藏着掖着,反而「光明正大」炫耀賊贓如何價值連城,強盜邏輯實在太無恥。
除了「文物價值論」,還有變種的「文物保護論」,即如英國等「文物國家」從戰亂頻仍之地「取得」文物,妥加保護,令人類文明瑰寶得以逃過湮沒的命運,彷彿被掠奪者以至全人類都要「感謝」他們!如果這種講法成立,則人們也可以隨便搶走一輛車,理由是我開起來更神氣,而且還保護得光潔如新。退一萬步說,即使當初「挽救」文物之舉「正當」,像中國等國家早已今非昔比,有能力保護好自己的文物,現在總該是時候物歸原主了吧。
老實說,大英博物館壓根兒就沒有想過歸還文物,悶聲發大財也就罷了,如今竟妄想搶佔道德高地,哪壺不開提哪壺,自製「公關災難」,怪得了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