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豆腐非高鈣 僅25%低脂

【本報訊】豆腐一向被視為「高鈣低脂」的健康食品,茹素者甚至會以豆腐或豆製品取代牛奶和肉類作鈣質及蛋白質來源。惟消費者委員會測試市面上四十款豆腐後發現,當中只有兩款屬「高鈣食品」,各樣本的鈣含量相差廿五倍,另只有四分之一測試豆腐達「低脂」標準。消委會亦發現多個樣本的實際營養素含量與營養標籤上所示不符,有兩款涉事豆腐已停售或下架。

僅兩款符合高鈣準則

消委會測試了三十四款預先包裝及六款非預先包裝的板豆腐,發現板豆腐的鈣含量一般較預先包裝豆腐高。根據食安中心的標準,「高鈣食品」每一百克應含不少於二百四十毫克鈣,而含不少於一百二十毫克鈣則屬「鈣的來源」。但是次測試中只有兩款符合高鈣準則,普遍樣本甚至不屬「鈣的來源」,而眾樣本中鈣含量最低的一款豆腐,每一百克中只有十六毫克鈣,最高則有四百二十毫克鈣。

測試亦發現,逾七成豆腐樣本在一百克中含超過三克脂肪,不屬於「低脂食物」,總脂肪含量最高的樣本,每一百克則含六點五克脂肪。但豆腐內含的主要為不飽和脂肪酸,能降低體內壞膽固醇水平。

均未達高蛋白質食物標準

蛋白質方面,僅十七款達食安中心對「蛋白質的來源」的定義,所有樣本均未達「高蛋白質食物」標準。消委會提醒以豆腐取代肉類為蛋白質來源的茹素人士,成年男性每日蛋白質建議攝取量為六十五克,如以蛋白質含量最高的豆腐樣本計算,即使一天進食一盒仍不足建議攝取量一半。

另外,消委會發現部分預先包裝樣本的營養標籤與測試結果不符,差異超出食安中心《營養標籤及營養聲稱技術指引》的容許界限。七款樣本的總脂肪含量比營養標籤所示高逾兩成,最嚴重的一款豆腐實際脂肪含量比標示多出逾兩倍;另有一款豆腐的鈣含量則被測出比標示少了七成半。消委會已將相關資料轉交食安中心,而涉事豆腐已停售或下架。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指,不少豆腐樣本營養含量與標籤所示不符,情況並不理想,不少人尤其是長期病患者依賴標籤選購食物,如標籤出錯可能攝取不足或過量營養素,促請生產商及代理商提供正確資料予消費者參考,保障市民安全及權益。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