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門救災鬥推 促完善政策應對

香港回歸二十一年,政府管治無能,社會亂象叢生,港人叫苦連天,本報特別設立「香港沉淪」評論版,一方面揭示亂象根源,全方位監察政府施政,同時讓社會各界就不同議題表達心聲,包括提出可行政策或建議,為現時紛亂不休的政治、經濟局勢,以及市民關心的民生議題把脈。

超強颱風山竹在上月十六日吹襲香港,天文台亦要掛上十號風球警示,政府更首次在山竹吹襲前成立風暴預案工作小組,統籌各政府部門應對山竹的破壞,妥善做好防風措施,市民一面倒地支持政府的做法,亦對政府的快速反應表示讚賞。

可惜風災過後,政府低估颱風的破壞力,甚至在風災過後全面知道道路的情況,卻沒有立即採取應對措施,處理社會危機,可謂是虎頭蛇尾。

以葵青區城門下村為例,寮屋區居民就遇到求助無門,致電1823沒有回覆,致電消防處卻轉去警務處,警務處又轉去地政總署,政府部門推搪並非解決問題的方法。

今次風災究竟出現甚麼問題?政府又應該如何改善呢?

宜訂植樹標準 建塌樹處理廠

第一,香港的樹木種植及保養沒有一套完善的政策。政府應該研究及訂立一套標準種植樹木,考慮樹木的品種及特性而種植在不同的地方和環境,亦要有一套標準進行護理及保育。特別是在民居附近、行人路旁及行車路旁的樹木,都要研究訂立高度及樹幹橫向直徑標準,以免樹木過高或過大而構成危險。

第二,風災發生時應該在十八區設立特別電話專線以處理非緊急工作,分擔999的緊急工作。特別風災過後清理塌樹的工作,更要委託各區民政事務處負責統籌各政府部門,設立風災應變處理中心,安排各區政府部門代表在中心內聯絡所屬部門進行工作,加強溝通及分配工作,按工作的緊急性及難度盡快解決求助個案。

第三,處理塌樹的樹幹樹枝安排。今次塌樹的規模和影響性,實是無法想像,風災過後的三星期,各區的道路及行人路旁都仍然見到大批塌樹等待清理,更有塌樹及斷枝仍然等待處理。香港的家居垃圾已經十分多,再加上塌樹,各區的垃圾堆填區根本無法應付突然增加的塌樹數量。政府應該考慮在各區設立多個臨時收集塌樹中心,以先解決清理行車路及行人路的塌樹。此外,政府應設立塌樹處理廠,將有用的樹幹進行木材處理,無用的樹幹樹枝則進行肥料加工,一來進行保育回收,二來則減低垃圾堆填區壓力。網絡上亦流傳內地清潔工人一邊清理一邊進行樹枝樹葉打碎工作,可見內地政府已有先見之明。

編製地標號碼 設災後輔助隊

第四,政府應該為香港各地點編製地標號碼。是次風災,市民求助時都出現地點不清晰問題,市民知道自己的地址,但政府部門未必全面掌握地點的準確性,這都會影響緊急救援及處理求助工作。如果市民根據政府設立的地點地標編碼,無論是政府各救援部隊或政府部門,都可以更準確更快捷知道地點而批示及安排工作,讓居民獲得更快捷的援助,避免政府部門被指工作太慢。

第五,政府應該考慮設立停工停市指令。在風災過後,當然社會運作恢復正常是理所當然,但若然道路受阻,公共交通服務無法運作,始終都不能恢復社會運作,最主要都是市民可以返到工作崗位就位。政府應考慮設立「災後輔助隊伍」,招募市民加入並接受訓練,處理簡單的街道清潔工作及塌樹處理工作,以解決行車路及行人路受阻的問題,以便公共交通服務可以全面恢復正常。

當政府需要呼叫「災後輔助隊伍」運作時,政府就可以宣布停市停工,讓香港整體社會進入災後善後工作,協助和輔助政府部門進行工作。這可以是犧牲了一天的經濟活動,但相對於各打工仔無法上班,或只有部分員工上班,如何取捨實要僱主及政府作出精明的決定。但筆者相信全港市民都贊成這種全民參與的運作模式。

最後,筆者希望政府及各政府部門可以檢討工作,並對未來的工作進行改善。是次風災,葵青民政事務處與部分葵青區議員設立一個通訊群組,由民政事務專員統籌工作,收集議員的匯報及意見,成功解決大部分區內的塌樹問題。天文專家已經預警未來的颱風威力會更強,政府實在要加快工作,及早訂立工作指引及安排,讓市民大眾知道本屆政府有能力處理問題。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