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意識形態之戰,是社會意識形態多元化在網絡社會的必然結果。網絡社會的平面性、虛擬性、互動性、便捷性等統合性特徵,又使網絡意識形態之戰與現實意識形態具有本質上的區別。
意識形態怨恨成為網絡意識形態之戰的內在重要動力,是意識形態謠言產生的心理機制。網絡平台給網絡政治怨恨提供了重要平台,並不斷快速向其他領域擴展。網絡非主流意識形態的存在與其怨恨並存,網絡非主流意識形態的怨恨成為產生其謠言的心理因素。
網絡非主流意識形態怨恨源於中介的刺激──反應機制。中介包括各種突發性事件,有些突發性事件與意識形態無關,有些突發性事件與意識形態有關,有些突發性事件轉化為意識形態事件,並挑起意識形態之間的怨恨。還有些內容,並不一定是突發性事件,但長期積累而得不到解決,就會慢慢形成網絡非主流意識形態怨恨。但無論何種中介,都需要關鍵節點,否則,意識形態怨恨就會處於潛伏狀態。
網絡非主流意識形態的怨恨從多個層面展開。第一個層面,是網絡非主流意識形態對網絡主流意識形態的怨恨,這種怨恨,一方面直接對網絡主流意識形態進行語言攻擊和謾罵,另一方面對網絡主流意識形態進行詆毀。第二個層面,是網絡非主流意識形態之間的怨恨,比如自由主義易與民族主義、民粹主義相互之間產生怨恨,左派與右派、新左派與新右派相互之間產生怨恨,都有怒其不爭、哀其不幸的怨恨心態,或者都以秀智商、壟斷道德市場、佔領政治正確制高點互相攻擊和損毀。在此基礎上,互相針對對方製造傳播網絡謠言。
第三個層面,是網絡非主流意識形態關鍵節點最容易製造怨恨。網絡非主流意識形態怨恨,如果沒有關鍵節點,一般都處於潛在狀態,只有遇到關鍵節點,意識形態怨恨才能呈現顯性狀態,甚至出現怨恨井噴。尤其是在國外出現一些國人不文明事件之後,民族主義與自由主義互相攻擊極為明顯。民族主義強調愛國,自由主義強調規範,民族主義認為愛國高於規範,自由主義認為規範高於愛國,兩者之間的口水戰打得此起彼伏。
第四個層面,是網絡非主流意識形態在高權威人格和低權威人格之間也容易製造怨恨。高權威人格與網絡主流意識形態相一致,低權威人格與網絡主流意識形態既有一致的地方,也有非一致的地方。網絡非主流意識形態在網絡主流意識形態不一致的地方容易導致怨恨,在一致的地方基本上保持沉默,或者是意識形態怨恨沉默。
網絡非主流意識形態怨恨是其產生謠言的心理機制。在攻擊、謾罵、詆毀不能收到實效或者效果甚微時,就會通過製造謠言的方式製造轟動效應。在製造謠言方面,網絡非主流意識形態都失去了道德底線,通過製造傳播意識形態謠言,獲得宣洩意識形態謠言的快感。
任何社會都避免不了謠言,任何社會也都避免不了意識形態謠言,意識形態謠言的破壞性比一般謠言的破壞性更大。穩定與秩序是社會存在的發展的內在要求,意識形態謠言則直接破壞穩定及秩序。
網絡非主流意識形態之間的怨恨,在客觀上說,是事物沒有得到及時解決而長期累積的結果,是社會主要矛盾的客觀反映。這既是一種意識形態的預警,也是對意識形態的隱性和顯性修正的機會。
化解網絡非主流意識形態之間的怨恨,防止網絡非主流意識形態的原教旨主義化,實現網絡非主流意識形態的並存與和諧,無疑對遏制網絡非主流意識形態謠言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