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是長者經常遇上的病症,尤其關節退化初期並沒有明顯病徵,而且沒有完全根治的方法,因此預防更勝於治療。關節是骨與骨之間的連接組織,內有軟骨和滑膜提供一個平滑的表面,增加骨骼的靈活性。常見的退化性關節炎,亦俗稱風濕,主要是關節表面的軟骨受損耗引致疼痛、紅腫及發熱等病徵。一些負重關節如膝、髖及脊椎關節較易勞損,因此最常出現關節炎。
以下人士患上關節炎的機會較高,例如五十五歲以上、體重超出正常、關節曾受傷、家庭成員有關節炎。至於以下現象則表示有可能患上關節炎:在過去的十二個月內,有任何關節痛、腫或僵硬的情况;在一個月內,這些病徵曾出現最少半個月之久;上落樓梯或走路時,膝或髖關節疼痛;手指關節疼痛或感到僵硬;因痛楚、痠軟、僵硬或活動幅度下降而影響日常活動。
在治療方面,脊醫會由你的病歷、身體檢查、X光或磁力共振檢驗作出診斷,需要時亦會驗血來排除其他炎症,如類風濕性關節炎。脊醫會針對個別關節施以手法矯正治療來回復關節的正常活動,亦會利用肌肉刺激電流、超聲波治療等紓緩筋肌和消除炎症。
關節炎患者不適宜停止所有活動,適當和適量的運動反有助血液循環,讓關節得到充足的養分,加速復原,其中伸展性運動能增加筋肌的柔韌度和關節的幅度,而帶氧運動應選擇低負重和低撞擊性運動,如游水及踏單車等,以減低關節的耗損。此外,應盡量避免進行引起炎症的活動,如一些重複性勞損的動作。
脊醫吳珏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