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災軟硬件落後 不敵強颱 污水洩漏

香港回歸二十一年,政府管治無能,社會亂象叢生,港人叫苦連天,本報特別設立「香港沉淪」評論版,一方面揭示亂象根源,全方位監察政府施政,同時讓社會各界就不同議題表達心聲,包括提出可行政策或建議,為現時紛亂不休的政治、經濟局勢,以及市民關心的民生議題把脈。

一個山竹,政府形容為「安然度過」的背後,是滿城千瘡百孔,滿目瘡痍。近日又再爆出西貢及南區的污水處理設施因抵受不住山竹襲港,除了導致大量污水即時滲漏海洋,不少只經一級及消毒處理的污水估計亦會在短期內直接排出兩區,有如日本福島三一一後的「核洩漏」污水版。政府自我評估的污水洩漏估計曠日持久至一個月,對市民、漁民、漁業資源及海洋生態可想而知。這又是否政府災前所述的滴水不漏?唯一的「安然度過」,也只是指沒搞出人命、沒毀滅性破壞而已。

政府孱弱避事種下人禍

難能可貴的是救災之時,市民眾志成城,不分你我,甚至是政府人員不分晝夜努力令社會重回正軌,令人感動。不過,究竟這些前線人員在搶救天災,還是人禍,他們的犧牲又是否值得?政府給筆者的感覺,是空有防災意識,但能力不足。在電視上廣泛報道如何重視是次風暴,固然有效提高市民警覺,在民間力量上盡力做到防災效果值得一讚,然而口號、宣傳、會議,是不可能將原來的孱弱之軀一夜成材,防災硬件的大落後,加上政府長久以來種下的避事及官僚作風,種下這次人禍。

社會上早已提出氣候變化,令香港有機會面對更大的自然災害威脅,福島事件是啟示,去年的天鴿也是對香港的警示,然而特區政府得到的教訓,只是流於如何防止受核污染食品流入,至於如何加強宣傳防災意識,儘管不無作用,但肯定是不全面。

單以西貢而論,若特區政府早聽從議員及市民的意見,檢討審視西貢防波堤的設計以改善抗災能力,今時今日的二次災難又是否必然?一百三十艘沉船是否可以減少?防波堤又令污水設施免於受損?前線人員的勞力犧牲又可否減輕?

促棄鴕鳥政策檢視防務

往事不咎,但是次教訓縱使沉痛,如今天勇於面對,仍會起到前人植樹,後人乘涼的功效,尤其現時全球氣候愈趨反常,未來只會有更多更強的山竹襲港,故政府應盡快放棄鴕鳥政策,更不應過度側重門面工夫,應痛定思痛從最基本做起,檢視防務。社會及議會亦不應將民生議題過度政治化,影響民生工作,包括防災工作的進度,香港才有明天,有能力面對一個又一個考驗。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