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先鋒:有蝠同賞

蝙蝠活躍於黑暗中,在神秘的面紗下,渾身彷彿散發着不祥之兆。其實,蝙蝠對生態系統有重要影響,更有助啟發人類在科技及醫學上的進展。有團體特意選擇蝙蝠作為展覽主題,以釋除公眾誤解,並了解人類發展如何收窄蝙蝠的生存空間。

「蝙蝠睇唔到嘢,佢哋用聲音傳訊。」年紀小小的Jason饒有趣味地聆聽義工講述蝙蝠的故事,雖然他從未看過蝙蝠實體,聽畢故事直言「冇咁驚」,更對蝙蝠的聲音導航系統感到好奇。

不少人對蝙蝠充滿誤解,認為喜歡黑暗的牠們,連形象都變得黑暗。蝙蝠經常以吸血鬼的姿態出現在故事中,其實現時世上已知的「吸血蝠」有三種,全部棲息於中美及南美洲,牠們會從獵物身上劃一個小傷口來舔血,每天需約兩湯匙的血液維生。

了解習性宣揚正確資訊

「啲人覺得蝙蝠好污糟、帶病毒,仲會帶嚟惡運、吸人血,其實佢哋對生態系統好有用!」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傳訊主任陸慧琛(Cindy)表示,在西方文化中蝙蝠象徵不祥,但在中國文化中,「蝠」與「福」同音,有幸運之意。為揭開蝙蝠的神秘面紗,農場特意舉辦「探索蝙蝠的世界」生態及文化展覽,宣揚正確資訊。場內設有多個工作坊,讓公眾透過體驗式活動,了解蝙蝠的習性。

回聲定位控蟲害貢獻多

蝙蝠的排泄物能傳播花粉及種子,而大部分以捕食昆蟲為主的物種,不但有助控制蟲害,更令其糞便變成有機天然肥料。另外,蝙蝠透過發出超聲波,撞擊物品產生回音,以探測物件的位置,從而方便牠們在黑暗中覓食及避開障礙物。牠們的回聲定位技術促使人類研發超聲波及雷達科技,並廣泛應用於醫療上。

雖然蝙蝠對生態及人類發展有極大貢獻,但牠們正面臨多項生態威脅,包括樹木數量減少,令其棲息地消失;為保護農作物,農業用的霧網及殺蟲劑危害蝙蝠性命;以及市區光污染嚴重,令牠們難以覓食及飛行。Cindy透露,部分受傷蝙蝠被拯救後,被評為不適合野放,會成為嘉道理農場內的「教育大使」。她補充,一般健康、有覓食能力的蝙蝠會送返原生地,否則有機會令牠們變得黐人,影響本地生態系統。

圖:吳啟偉/文:江潮楓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