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民調:蚊患指數滯後 窒礙防疫

【本報訊】本港面臨登革熱大爆發危機,政府部門加強追蹤及滅蚊工作。然而,本港蚊患有增無減,食物環境衞生署近日公布「滯後數據」,七月全港白紋伊蚊誘蚊產卵器指數達百分之十五點七,較六月升四點四個百分點,顯示白紋伊蚊在社區孳生已達「略為普遍」。有議員直斥政府滅蚊不力,各自為政,批評蚊患指數滯後,窒礙防蚊工作。

專家促作大規模軍事式滅蚊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則罕有地形容疫情「得人驚」,指過往登革熱本地感染只有零星個案,今次有高度聚集性;白紋伊蚊可透過交通工具到達各處,或因風勢被帶到遠處,能造成嚴重疫情擴散。港府應及早主動出擊,進行大規模「軍事式」滅蚊行動,同時當局每次只公布對上一個月的誘蚊產卵器指數,是滯後數據,不能反映最新蚊患嚴重程度,窒礙防蚊工作,建議檢討。

本港蚊患嚴重暴露環境衞生惡劣問題,事實上,本港衞生黑點多不勝數,不少街道後巷垃圾堆積,污水長流,容易孳生蚊蟲。其中一個滅蚊成效不彰的原因是政出多門,滅蚊工作涉水務署、路政署、地政總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食物及環境衞生署等部門,而各部門卻「各家自掃門前雪」欠協調,致事倍功半。

黃大仙鄰近登革熱源頭之一的獅子山公園,淪為重災區,該區區議員丁志威批評政府後知後覺,早在夏季開始前已要求做好防蚊及滅蚊工作,惟當局待有確診個案後才滅蚊。黃大仙的誘蚊產卵器監測指數均高於兩成以上水平,但政府的「佛系」防蚊態度,根本無法應付日趨嚴重的蚊患。

立法會議員、關注環境衞生大聯盟召集人鄭泳舜則擔心當局滅蚊工作力度不足,認為政府需成立統一部門統籌滅蚊工作。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