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土地不足導致要見縫插針式起樓,即使面對多項發展限制,透過建築師巧妙排列布局,也能地盡其用,做到邨內設施一應俱全。房屋委員會轄下元朗朗晴邨是其中一個例子,一六年入伙的屋邨雖佔地僅○點四三公頃,更被繁忙交通包圍,道路和鐵路噪音嚴重,但兩幢樓宇排列形成屏障,減低噪音對住宅及內園影響,更盡用地積比和高度限制,善用土地資源。
房委會指,朗晴邨狹小地皮上有兩幢高低有致的大廈,當中高十九層的日朗樓因靠近鐵路而採用單向式單位設計,讓所有住宅單位面向內園避開噪音源頭,並可作為三十層高青朗樓的隔音屏障,而安寧路及橫洲路方向更加設隔音屏障和建築鰭片,進一步減低噪音影響。
由於朗晴邨貼近私人發展項目,建築師規劃大廈布局時需費盡心思。兩幢大樓間距保持二十米以上,配合毗鄰屋苑通風廊,使區內整體空氣流通,在減少樓宇間對望的同時亦令住宅單位景觀開揚。朗晴邨共提供四百三十八個租住單位,項目因有多項環保措施而獲得一七年度綠建環評「最終鉑金級」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