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香港中轉的制度優勢

從過往的奶粉到近日的防疫針事件,都凸顯出香港至少在部分制度上優於內地。這種制度優越性在一國兩制底下,實際上構成了制度對沖的優勢和機會。香港是自由港,本地生產有限,倚靠大進大出的貿易。長期以來,轉口貿易是香港重要的經濟發展支柱,就業與收入的重要來源。轉口貿易有不同方面,一是大宗商品大批量的海關貿易;二是合法的水貨貿易;三是服務貿易,包括旅遊等。香港得天獨厚的是在一國兩制底下,內地大發展,連帶香港的轉口貿易大增,造就香港龐大的經濟規模,近乎全就業和工資水平居於發達社會之列。但近年的發展似乎是無序自發,產生出不少混亂,也妨礙香港發揮其制度優勢和轉口的優越條件。

其中關鍵可能是特區政府缺乏相應的規劃與配套的政策措施。以奶粉水貨為例,香港只是進口,為甚麼會進口不足,導致水貨與本地市場需求產生矛盾?進口不足會否是市場壟斷操作?為甚麼政府不去壓制壟斷,使進口渠道暢通,從而可以同時兼顧本地需求和轉口水貨需求呢?

至於防疫針,香港從海外進口比內地方便,也更有安全保證,只要政府協力保證疫苗長期大量供應,香港實在可以讓私營診所增添多一項服務和收入來源,而得益還是會裨益本地經濟。從中成藥及藥油暢銷內地、水貨化妝品與護膚品在香港也成行成市供應旅客來看,香港的制度優勢與龐大的內地周邊地區的需求,實在可以進一步擴張香港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