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食安條例寬鬆 外賣APP零監管

上月底有食客疑經外賣APP(流動應用程式)訂餐後,出現集體食物中毒事件,本報追查發現該些新興外賣APP服務在港「零監管」,卻暗藏食安隱患。有外賣公司在炎夏街頭設取餐點,僅以膠箱儲存未全熟便當,出售甜品更現死蚊螆;有食肆亦斥外賣公司送餐「遲大到」,擔心影響食物質素。關注團體直指,外賣服務如雨後春筍,惟食安條例未與時並進,相比其他國家實在太寬鬆及落後。

「搵嘢食?立即下載APP訂餐!」近年外賣APP方興未艾,網上有近十間在各區提供食物速遞服務,更由點對點的速遞服務,擴展至在寫字樓或商場附近設立取餐點,而大部分外賣公司並無實體店。

記者日前佯裝客人向一外賣APP訂購一碗椰奶芋圓甜品。該外賣APP早上十時半截單後,派員到各餐廳領取外賣,並於當日約十一時半抵達指定甜品舖。職員將甜品放於四大袋保溫袋後,由客貨車載走,再途經其他餐廳提取外賣,令運送食物時間一再延長。至中午十二時,另有職員在北角渣華道橋底接應,以長枱、帆布臨時「搭建」的攤檔設置成取餐點。已訂餐的上班族接獲通知,可於一小時內到場掃QR code取外賣。

送餐屢遲 食肆取消合作

「我哋啲保溫袋,隔熱、保冷好犀利!」臨時取餐點的職員說。不過,當日溫度高逾攝氏卅四度,運送的熱食和冷盤的保溫袋裏,僅放數包暖手包和冰磚;部分盛載食物的保溫袋只隨便擺放路邊。記者接過甜品後,椰奶滿溢,更發現碗邊有隻死蚊螆。此外,鄰近太古坊一商廈的路邊有蓋取餐點,五十多盒有溏心蛋的便當更只放置普通膠箱內,膠箱長開,一小時內逾百人輪候取餐。

上月底,七名食客疑經外賣APP訂購一間韓式餐廳的鰻魚奄列蛋包飯後,出現集體食物中毒事件。惟此類外賣APP目前毋須領取任何食物業牌照,不少合作的食肆亦大感無奈。記者向相關甜品店查詢,負責人葉小姐坦言:「當中多咗運送時間,拎到出去(街),唔係我能力範圍控制得到。」她希望食環署能更新相關食物業規例,讓食肆送餐安心,市民亦獲保障。另外,在觀塘經營素食餐廳的負責人葉先生亦指,曾因有關外賣公司送餐多次「遲大到」,「炸薯條都腍晒!」恐影響食物質素亦令口碑受損,惟向有關公司反映不果,故早前取消合作。

內地調整網絡訂餐法例

目前《食物業規例》中,只要求持牌食肆或食物製造廠,如要提供外賣及外送食物服務,必須遵守相關持牌條件,包括有關食物容器、食物存放及運送溫度等;外賣APP卻無相關規定。而《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則規定,所有在香港出售的食物,必須適宜供人食用。

相反,網絡訂餐發展成熟的內地已調整法例。《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規定,網上餐飲服務提供者須具有實體店並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網絡銷售的餐飲食品須與實體店的品質安全保持一致等。對此,國際食品安全協會主席張劉麗賢認為,本港食物業規例落後,又建議效法英美法等國,強制要求食物業從業員入行前上食物衞生課程等。

議員:憂令市民蒙受風險

「依家對外賣APP或者團購食物等,根本無法可依!」立法會議員何啟明批評,有關新興食物業未有對應牌照可供申請,亦缺乏監管,擔心過程中有涉及食物安全的問題,會令市民蒙受風險。

食環署回覆指,並沒有上述外賣公司的食物業牌照或許可證資料。相關外賣公司回覆,取餐點分布於大廈室內、有蓋天橋和一些寬敞的公眾地方,並因應不同食物種類的保存需要,配備保溫袋和冰袋。另有外賣公司指,該公司職員在運送食物時,會確保食物保持新鮮、衞生及安全。另一外賣公司則指,平均三十五分鐘內會將食物送達用戶指定地址。

圖/文:專案組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