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華電力及香港電燈早前公布未來電費不減反加。有政黨質疑政府對兩電的土地資產管制過於寬鬆,兩電擁有的土地資產不但可計入准許利潤,補地價改變土地用途後,更可賺取非發電用途的回報,變相雙重獲利。政黨要求政府考慮為兩電興建有公眾利益的基礎設施,如電纜隧道等,並將兩電的土地轉售為租,縮減兩電資產,減低增加電費的壓力。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胡志偉指出,在現時《管制計劃協議》中,兩電的准許利潤與資產掛鈎,他早前向環境局代表索取兩電的土地資源,局方稱沒有收集兩電土地資產的詳細資料,只根據兩電的財務資料監管兩電營運。胡質疑兩電曾多次以補地價方式,改變部分廠房土地用途,如中電○二年曾將深水埗客戶中心部分樓面改成資訊科技及電訊用途。
胡懷疑政府沒詳細資料確定兩電是否繼續將已改變用途的土地納入《協議》中資產,令兩電資產不斷膨脹。
胡建議政府為兩電提供有公眾利益的基礎設施,例如政府批准兩電興建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造價為六十多億元,若政府以公帑興建接收站,可減少兩電的資產淨值,准許回報亦減少。他認為政府應以租賃形式為兩電提供土地,若兩電需要土地發展《協議》外的業務,須另行購買土地。
環境局回應指若由政府興建電力的基礎設施,不但會混淆政府作為監管者的角色,亦會令公眾誤以為政府將電力行業公營化,甚至引起質疑政府對電力公司的監管是否仍然有效,又指公用事業用途的用地是以私人協約方式批出,政府有收取十足市值地價,若只針對電力公司採不同處理辦法,會出現不公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