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詞有理:急功近利 自毀招牌

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高速發展,中國已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更是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和貿易大國,但諷刺的是,「中國製造」依然停留在中低端水平,甚至成為假冒偽劣產品代名詞,至今沒有一個中國品牌能夠成為國際社會廣泛認可的著名品牌,與中國經濟實力完全不匹配。這到底是何原因?最近爆發的黑心疫苗事件為人們提供了答案。

早在十幾年前,中共十六大就提出要「形成一批有實力的跨國企業和著名品牌」,而為了進一步實施名牌戰略,扶持名牌企業做大做強,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爭創世界著名品牌,提高名牌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國家質檢總局更開展中國世界名牌產品的評價工作。可惜時至今日,人們還是看不到「中字號」的世界品牌,反而見到毒奶粉、黑心疫苗及各種有毒食品充斥神州大地,部分更流出國門,令人避而遠之。試想想,連北韓人也聲稱「我們生產的東西質量更好」,不用中國產品,不吃中國食品,叫中國人情何以堪!

都說「信譽」二字值千金,偏偏許多中國人急功近利,唯利是圖,以致不斷自毀招牌。須知世界名牌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長期維護和經營,能夠歷百年甚至數百年而不衰,靠的是本身信譽和公眾口碑,而不是靠官府扶持和評價。中國一方面花重金在世界各地包括紐約時代廣場狂賣廣告,宣傳中國形象和中國製造,一方面放任奸商弄虛作假,摧毀國家形象,豈非本末倒置?中國人的劣根性何時才能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