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總有希望,見證一手栽培小樹茁壯成長,情緒病患者從挫折中振作起來。沙田醫院天台有個小花園,種有琳琅滿目的果樹和小盆栽,護士、病人服務助理及情緒病患者化身「園藝師」,合力栽種。精神科資深護師陸國雄稱,園藝治療可培養患者自主及個人責任,亦可建立朋輩關係,而參加該園藝先導計劃的病人,抑鬱等症狀有改善,當計劃擴展後,所有精神科住院病人都可享用小花園設施。
沙田醫院為期四個月的園藝活動先導計劃於一六年舉行,在精神病男病房招募了六十七名病人參加,院方在天台小花園為他們提供三至四節園藝活動,每節由一名護士及一名病人服務助理負責指導。
活動前後,病人都會接受有十八個分項的情緒症狀量表評估狀況,分數由○至七分,愈低愈好。結果發現,病人焦慮分數平均由參加計劃前的二點六分,降至一點七分,緊張分數則由二點五分降至一點六分,抑鬱症評分亦由二點一分降至一點五分,表示三種症狀均有改善。
陸國雄說,近年本港精神健康服務提倡以「復元模式」控制病情,內容包括提供自主自決、個人化、有選擇權、從起伏中成長的活動,讓病者建立個人價值和認識責任,有助他們重投社會。其中園藝活動以植物做媒介,病人一手一腳栽培植物,可訓練其自主和獨立能力,也承擔起照料植物的責任。
陸又指,病人遇到困難時可找同路人分享園藝經驗,從而建立朋輩支援。等到植物開花結果,護理員會與病者一同欣賞植物的生命力,推動病人提升動力,克服挑戰。
有份打理花園的精神科登記護士徐祐榮也提到,園內種有葡萄、菠蘿及香茅等能吃的植物,而成形菠蘿起碼要花一年栽種,但他們不會收割它來吃,因為與病人共同見證努力成果更重要。
記者戴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