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炎夏除了大汗,臉部也多油,為保清爽,不少人會用含塑膠微珠的磨沙潔臉乳洗走油脂和污垢,但要慎防膠珠沿水流濺入眼睛導致發炎,觸發眼流膿,甚至致盲。眼科專科醫生透露,每月最少接獲一宗潔臉乳膠珠入眼個案,嚴重或會刮花眼角膜致盲,更有病人因難忍痕癢狂捽眼,結果愈捽愈出事,眼睛黏液層流出膿狀分泌物,形成「釣魚」症候群。
養和醫院眼科名譽顧問醫生鄭澤鈞指,化妝品和護膚品入眼個案愈來愈常見,女士黏假眼睫毛時膠水入眼,每年有兩至三宗,而臨床所見,最常見是潔臉乳塑膠微珠入眼,平均每月最少一宗。
他透露,曾有三十多歲女士乳膠珠入眼後,只滴眼藥水便沒再理會,至數日後眼皮紅腫疼痛,雙眼通紅,仍以為是佩戴隱形眼鏡時間過長所致,又擔心是紅眼症。後來求醫時,始知膠珠入眼未有沖走,膠珠夾於眼皮內不斷摩擦眼角膜,最終需由醫生掀起眼皮將膠珠夾出。
塑膠微珠入眼可令眼角膜細胞受損,引起細菌感染風險,故即使已將膠珠夾出,仍需持續使用醫生處方的抗生素眼藥水,且每小時也要滴一次,最少需持續治理一周始能痊愈。
塑膠微珠一旦入眼,一般會黏附於眼角,難自行清洗出來,鄭提醒,若感眼部痕癢不適,切勿捽眼,更不應嘗試以手指或其他物件探入眼部圖將膠珠取出,否則可引起「釣魚」症候群,導致眼睛黏液層受刺激,異常地流出如「眼屎」般液體,甚至發炎流膿。
由於此類症狀者,每次捽眼或將棉花棒等外來異物探入眼睛,就引發更多黏液流出,醫學界故將情況比喻為「釣魚」,棉花棒等外來異物如同「魚餌」,流出黏液則是「魚獲」。
鄭警告,平日常揉眼睛等壞習慣都可引起「釣魚」症候群,故應以輕洗方式去除污垢,如有異物入眼,可用普通眼藥水滋潤眼睛,而坊間的眼藥水大都不具殺菌功效,如持續紅眼、腫痛或痕癢應及早求醫,免受細菌感染。
記者關琛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