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擴大戰線 謀打貨幣戰

中美貿易戰開打,波及全球各大經濟體,觸發世界貿易戰,本報特別設立「貿易戰圍觀」評論版,邀請專家、學者、政經界人士深入分析貿易戰對全球經濟及各行各業的影響,讓讀者從不同角度及切入點,加深對貿易戰的認識。

中美貿易戰近日局勢急速轉變,原本有指中美兩國重啟談判,美股一度反覆向好,但其後於昨早又傳出,特朗普計劃提高對二千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的稅率,由之前建議的百分之十,大幅提高至百分之二十五,可見特朗普不斷搬龍門,政策不斷轉來轉去,對中國、香港,以至國際貿易自由化並非好事。特朗普似乎不止有意全面開打貿易戰,還可能將戰線延伸至貨幣戰。可以預計,若他的圖謀成事,全球經濟承受更大衝擊,即使是美國人民亦不會好過。

港零售銷售額升幅料放緩

本港金融市場在中美貿易戰的陰霾下,近日波幅很大,市場普遍感到悲觀。就香港而言,暫時受貿易戰影響最大的,主要是轉口貿易、物流等行業,以及在內地從事製造業務的香港企業。可是,隨着戰況愈演愈烈,產生漣漪效應,本港其他行業難免被波及。

對批發及零售業來說,本港和內地經濟受壓,不免影響本地及旅客消費。單以後者為例,訪港旅客在購買貨品方面的總消費額,佔本港零售業總銷貨值約三成半。其中內地旅客佔總人數達四分之三,個人平均消費亦居首位。在經濟欠佳下,內地居民外遊和購物意欲或會下降。

再者,港元因與美元掛鈎而維持強勢,相反人民幣下行,更一度創逾一年新低。匯率此消彼長,雖有助內地食品及日用品來貨價下降,惟香港物價相對貴了,同樣會減低內地旅客消費力和意欲,甚或選擇到其他地區旅遊。有業界估計,去年下半年零售市道逐步復甦,至今年初起出現的雙位數增長,形成高基數效應,因此今年下半年和全年的零售銷售額升幅將會放緩,或只錄得單位數增長。

增通脹壓力 損人亦損己

其實,不管是貿易戰抑或貨幣戰,都只是損人損己的做法。美國從中國進口商品佔整體約兩成,其中非食品和汽車類的消費品佔去四成半。加徵關稅令當地物價上升,增加通脹壓力,有機會造成利率、匯率俱升甚至滯脹加劇的環境。

因應貿易戰拖累農產品滯銷,令當地農民蒙受損失,美國農業部亦已宣布向農民補貼一百二十億美元。儘管特朗普口硬,貿易戰損害美國人利益的事實是無法否認。順便一提,美國過往一直指控中國補貼農民,現在他一樣如是,雙重標準表露無遺。

倘若特朗普繼續任意妄為,不惜犧牲聯儲局的獨立運作和權威性,圖令該局依其指揮棒發動貨幣戰,必惹來更強烈反彈和惡果。據知以前也有美國總統干預聯儲局,最終都沒有好結局。

現時在表面上看來,中美貿易戰並非短期內能夠完結,但希望在十一月美國選舉後就會有轉機。所謂「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希望美國認清這個事實,讓雙方早日回歸談判桌,務實地協商出解決貿易糾紛的方案。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