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倡發債券釋放新界地

【本報訊】新界土地業權複雜,成為發展房屋的阻力。香港大學科斯產權研究中心建議以「土地區劃整理」及「土地債券」方案,加快發展及流轉新界土地,並計劃於九月份把有關建議書呈交予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作參考。

「以地換地」建屋 需補地價

「土地區劃整理」即私人土地業權人自願向政府上繳一定比例的土地,經政府綜合規劃,預留位置興建公屋及道路等公共設施後,業權人可在原區換取一幅面積較少但價值較高的土地建屋,但他們仍要按現行機制,補足地價才可。

至於「土地債券」則是「土地區劃整理」的延伸,政府可用債券收購合適的新界私人土地,包括閒置農地、原居民的祖堂地等,持有人可用債券交換面積相若的政府新土地,而且不僅限於經重新規劃的新土地,更可用於填海得來的土地,而債券可在公開市場轉售,具透明度及競爭性。

避免利益輸送 官商勾結嫌疑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房地產及建設系講座教授鄒廣榮指,現時新界約有不少於四千公頃零散的私人擁有土地,因歷史、土地管理及其他原因短期內未能流轉。「土地區劃整理」可將土地化零為整,整合分散的業權,亦為傳統政府收地方法提供另一選擇,減少出現紛爭及法律挑戰的機會,更能讓持份者共享經濟成果。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房地產及建設系副教授蔡鴻達認為以上兩個方案不屬公私營合作計劃,不會招來利益輸送及官商勾結的嫌疑,又認為兩個方案皆能提供足夠誘因,讓新界私人土地業權人交出土地發展,既能兼顧業主權益,又可運用釋出的土地增加房屋供應,達致多贏局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