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山上:地區角力無休止

建制、泛民向來「乜都鬥一餐」,議會內鬥成功爭取推動政策議題,議會外也會爭取擴展地區網絡,最新「鬥一餐」戰場是決定所屬區議會的外訪目的地,個別區議會更因而「分黨分派」外訪。

話說十八區區議會四百多名區議員,本屆任期每名區議員均獲一萬元津貼用作外訪考察,原意是希望提升地區行政質素,各區可因應地區需要選擇外訪目的地。

雖然當局首設外訪津貼的出發點是好,但在執行上卻問題多多,最大問題是區議會討論外訪時分黨分派,「話不投機半句多」,未能就外訪目的地達成主流共識,因此,以區議會成團外訪的議員數目有多有少,客觀效果變成空有區議會名義,實質代表性不足,有違當初設立外訪津貼的原意。

另一個問題是如何運用一萬元外訪津貼。針對外訪目的地,有人希望一次過用一萬元,甚至跳出東南亞;有人希望「密食當三番」,善用一萬元作多次外訪;至於有泛民背景的區議員,對北上神州非常抗拒。基於「人人有期望」,結果當然是不能取得最大公約數,徒添爭議。

其次是區議會外訪的形式,即透過旅行社安排行程抑或是自由行。因為有區議員有親身經驗,之前到新加坡外訪,旅行社安排費用太貴,間接是以公帑「畀錢旅行社賺」,故上次已選擇自由行,較透過旅行社的外訪費用便宜近半。

距離區議會換屆尚有一年多時間,政府當初制訂外訪津貼時,肯定沒有考慮區議會內的黨派角力會延伸並影響外訪津貼的使用,加上據報目前尚有部分區議會未跳出香港外訪考察,政府應考慮提早檢討現行安排。展望未來,當局若然決定下屆區議會繼續推行外訪津貼,為了回應外界關注,應制訂更多指引予各個區議會參考,甚至考慮定下以區會名義外訪的基本元素,令屬於公帑的外訪津貼更用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