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概率」,有這樣一個迷思。有人認為,剛剛發生過空難的航空公司,短期內再出事的機會率最低,原因是意外過後有關方面為求補鑊,定必金睛火眼𥄫到實,把關要幾嚴密有幾嚴密,因此反而最安全。
看看最近在內地鬧得人心惶惶的黑心疫苗醜聞,就知道這只是危險的「想當然」。為了安撫人心,全國各地疾控中心相繼表示,將替曾接種吉林長春長生科技公司不合格疫苗的兒童安排免費補種。豈料,根據相關部門提供的資訊,用作補種的疫苗不是來自另一間生產不合格疫苗的公司,就是問題疫苗的不同批次。很明顯,國家領導人拍案狂罵,要求一查到底,某些人竟敢公然「頂風作案」,顯然把領導人的話當耳邊風。
有內地網民調侃,當局為兒童接種問題疫苗是「以毒攻毒」,可謂一語中的。須知道,中華大地幾乎無物不假,人們喝假農藥自殺死不去,喝假酒慶祝劫後餘生卻會一命嗚呼。別的不說,僅黑心食品一項,國人長年累月經受考驗,早已把一整個化學元素周期表吃進肚子裏,孩童們挺得過黑心疫苗這一關,今後的成長自然無往不利。事實上,中國貨品成為「假冒偽劣」的同義詞,早就「名聲在外」。最近看了一部黎巴嫩電影,片中講述巴勒斯坦難民與當地居民起爭執,最終鬧上法庭。身為工程判頭的巴人被告,就是以拒絕將貨就價用中國製起重機、堅持用德國貨來證明自己人格高尚。
結論其實一字咁淺,看人看事看國家,「品牌效應」錯不到哪裏。對於那些經常發生九霄驚魂、國際排名跌跌不休的航空公司,人們應該遠而避之;同樣道理,內地家長蜂擁到香港為子女打疫苗,以至到外國大舉搜購奶粉,也是對國家食品藥品檢查制度用腳投下不信任的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