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嚓、喀嚓」織機的聲音響徹課室,織出一條條花紋精美的手帶。年輕人聚精會神地焊接電線和電路板,接上電源,LED燈隨即閃動。將編織手帶套上電路板,一條發光的手帶隨即誕生。四名中四至中五有特殊學習需要(SEN)的青少年,接受香港理工大學學生的訓練,學習編織和焊接技術後,成為培訓師,再將學習所得傳授給八間中學的學生和參加者,教導他們製作發光編織手帶,體會動手製作的樂趣。
要製作一條發光編織手帶,先要將電線焊接在一塊手指般大小的電路板上,讓電流通過。載入電腦程式,手帶就能發出不同節奏的燈光。培訓師張俊浩學習焊接六年,說起多次被焊錫彈傷仍不以為然,但說到要將手藝傳授他人時,壓力便驟然倍增:「好多學生從未接觸過焊接,會有好多問題問。但我每次又只可以教一個(學生),會好大壓力,好驚教錯佢哋。」不過他直言日子有功,溝通技巧亦漸見增長。
另一名培訓師梁家順,淡定地手執電烙鐵在電路板上精準焊接電線,表情從容不迫。談起擔任培訓師時,他卻一臉靦覥,坦言接觸異性是他最大的考驗。「要教一啲唔識嘅女仔好唔習慣。不過都好開心,因為可以利用自己嘅知識教到人。」經過這次活動,他直言對未來的目標更清晰。「細細個已經覺得啲師傅好犀利,用焊條將一座座偉大嘅建築物整出嚟。」因此未來想從事與工程相關的行業,如木工、燒焊、釘板等。
要加強美觀性,一條編織手帶可以隱藏電線,亦能彰顯個性。負責編織部分的培訓師邱嘉明,指導參加者利用織機和毛線,編織一條個人化的手帶。眼前這部有五十多年歷史的織機,編織一個製成品涉及三十多個步驟,不論力度、線的位置都會影響成品的效果。她自言從小喜歡刺繡,對編織亦饒有興趣,因此即使步驟繁瑣,鑽研時卻樂在其中。
活動主辦人兼香港綠色設計師主席梁韻鳴(Rebecca)指,焊接時電烙鐵的溫度高達攝氏三百度,屬於高風險作業,講究眼力和專注力,同時訓練學生解難和組織能力。而織造步驟繁多,考驗青少年的記憶力和手眼協調,亦要運用創意配搭不同顏色的毛線編織成花紋。她指出,SEN青少年雖然表達能力較弱,但對於有興趣的事物執行能力很強,只要耐心解釋,他們的作品同樣出色。活動希望帶動SEN青少年和中學生走出課室,感受大學的氣氛,拓闊他們的視野。藉着嶄新的體驗改變想法,獲得自信心從而建立自我。
文:楊嘉文
圖:吳啟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