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升級!特朗普政府宣布向818種中國進口產品徵收25%、總值三百四十億美元的關稅後,近期更警告若中方報復,有機會進一步提升關稅數額至最多五千億美元。
關稅會令中國產品在美國的競爭力下降,有論者認為中國應藉中美貿易摩擦的機會,加強為「一帶一路」帶來更大的機遇,加速開發中亞及中東等沿線國家的市場。此言雖然表面成立,卻也忽略了中國與沿線國家貿易的狀況和挑戰。
首先,根據中國商務部的外貿數據,過去十年來美國一直是中國商品出口最多的國家,去年更接近四千三百億美元,佔中國出口近兩成,比其他貿易夥伴如歐盟高出一大截;反觀亞洲除了日韓、香港、東盟等國家及地區外,將整個南亞、西亞、中亞地區(即「一帶一路」的主要沿線國家)加起來僅佔中國出口總值的13%。雖然北京自「一帶一路」於一三年提出以來,大力推動國企「走出去」,聲言要開拓沿線國家市場,但這些地區的總出口額也只不過是增加三百億美元,可見貿易戰對於中國外貿的影響,「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並不是立即能替代。
誠然,「貿易暢通」是「一帶一路」的「五通」之一,是「一帶一路」的重點發展方向。要達到貿易暢通,增加雙方貿易額度,雙邊及多邊的自由貿易協定是重要一環,標誌締約國願意減少各自的貿易壁壘,是第二步的經濟融合。然而,迄今「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當中,只有八個國家或地區與中國簽訂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另有不少正在談判中,這當然也涉及不少政治博弈。
在多邊合作方面,中國與大部分國家只有一些溝通性的合作平台,如上海合作組織、亞洲合作對話等,而一二年由東盟牽頭成立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縱然中國近年積極推動,但經過多次會議,至今尚未達成簽署的共識。這些經濟融合協議何時能為中國企業帶來利潤,仍然是未知之數。
當前眼見巴基斯坦、馬來西亞等沿線國家隨着中美貿易戰開打而叫停項目或提高叫價,另一邊廂中國積極拉攏歐盟被拒。假設中國「一帶一路」能因中美貿易戰而受惠,似乎是太理所當然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