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恨做網紅願賣性感

於社交媒體打卡「呃like」已成潮流,更成為新一代「○○後」不可或缺的玩意。兒科學會調查發現,隨着青春期的年齡增長,社交媒體上的反應會增加青少年的負面情緒,近七成受訪青少年因經常在線而感到疲累,當中包括沒有被「like」、在意他人網上對自己的評論等原因而感到不安。不少年輕人更熱衷做網上直播望成為網上紅人,當中不少接受上載性感照去達致「網紅」目的。專家組織認為師長應趁早介入,把握小學「網絡黃金期」,培養青少年認識及管理使用社交媒體的風險。

32%每日在線9句鐘

香港兒科醫學會及香港兒科基金今年五至六月進行香港首個相關調查,訪問二千零四十五名青少年,當中包括四百二十四名小學生及一千六百二十一名中學生。結果發現有百分之九十三受訪青少年有使用社交媒體,當中百分之十八每日花七個小時或以上使用社交媒體,更有百分之三十二學生每日花九小時或以上「在線」,當中百分之六十四青少年為盡快回覆訊息而經常保持在線。

調查亦發現有近三成青少年曾於社交媒體開直播,其中百分之五十二的小學生及百分之三十三中學生直認想做「網絡紅人」,令人關注的是,當中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青少年表示如果需分享私事或上載性感照,仍然想做「網紅」。

開直播成普遍現象

香港兒科醫學會前會長及香港兒科基金秘書長王曉莉認為,青少年於社交媒體開直播屬普遍現象,成為「網紅」令青少年趨之若鶩,結果亦反映出青少年希望憑此舉得到關注及獲取自信心。王又指,師長以「限制」作手段已不合時宜,建議家長可多與子女傾訴、以身作則少用電話及安排活動讓子女發展興趣。

香港兒科基金主席及國際兒科醫學會前會長陳作耘認為,社會各方面,包括社工、老師等應學習媒體及資訊素養,教育青少年分辨網上資訊真偽及保護自己。另外,港府亦需就網絡對青少年的潛在風險制訂相關政策,敦促當局任命獨立的「兒童事務專員」並直接向特首匯報,領導有法定權力的「兒童事務專員公署」及監督和評估兒童健康政策的落實及施行情況。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