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山上:向廢App說不

港府近年號稱全力營造創新科技的氛圍,由早年衝破拉布泥沼,成立創新及科技局,繼而在接連多份施政報告,均加大力度投放至創新科技範圍,但凡此種種,似乎仍然停留在「雷聲大,雨點小」的階段,因為業界普遍認為創新科技發展未見飛躍式進展,近年最為人詬病的創科一環,是涉及浪費公帑、下載率偏低及開發成本高昂的手機應用程式(App),這已是成為俗稱「廢App」的表徵。

其中有泛民大埔區議員率先出手清除廢App,狠批大埔區議會曾花十八萬元開發、提供區內食肆及景點一覽的「樂‧大埔」App多宗罪,包括維護費用高、資料過時等,要求區議會撤回撥款,並建議改以網頁形式作推廣。

其實「樂‧大埔」App的問題只是冰山一角,總下載率低仍然是政府開發App的「死症」,截至今年二月底為止,現時政府各政策局或部門共有超過一百個App,當中十二個總下載次數少於五千次,佔整體一成一,認真差強人意。

據報下載次數最少的是來自土木工程拓展署的寶雲道斜坡研習徑App,只有一千二百次,開發成本為十五萬元,平均一次下載的成本就超過一百元。緊隨其後在榜末位置的是漁農自然護理署的紅潮資訊網絡App,及土木工程拓展署的山崩土淹App。

平情而論,政府開發App,應以貼近市民生活為先,內容最好與市民息息相關,而非為開發而開發,令用家「得物無所用」,事關此舉不但是本末倒置,更把納稅人的血汗錢「倒落海」,始終開發App涉及公帑,有時更要維護費用,當局於運用公帑時要三思而後行。

至於負責創科的創新及科技局,亦應考慮為政府各部門開發App時「把關」,一方面確保新App開發的必要性,亦可以避免浪費公帑,以實質行動向「廢App」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