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高血壓新定義港醫學界倡不跟從

高血壓增中風及心血管病風險,美國心臟學會去年底更宣布收緊高血壓定義,上/下壓超過130/80mmHg即為高血壓,引起全球關注。港澳台醫學界日前在澳門召開研討會,倡議包括香港在內的大中華地區不跟從美國新指引。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心臟科教授謝鴻發解釋,新指引「一刀切」將所有年齡組別人士的高血壓定義劃一做法欠妥,新定義太嚴格,擔心過量用藥或增長者中風及腎衰竭風險。本港衞生署表示,仍就高血壓的新定義密切留意最新的科學證據,以作適切跟進,有關工作正進行中。

美國心臟學會重新定義高血壓準則,由以往超出140/90mmHg改為130/80mmHg;正常血壓定義仍維持120/80mmHg以內。謝鴻發認為,新指引未必適合亞洲人。以本港為例,中風個案多以缺血性中風為主,若將高血壓定義收緊,變相增加病人用藥分量,有機會令血壓過低,血流不足反增加缺血性中風的風險。

增藥物副作用 腎臟負荷大

謝續指,本港四分一人口患高血壓,以六十五歲以上長者為主,他們每日平均服兩至三隻降血壓藥。一旦將高血壓定義收緊,更多病人需服多種藥物才能將血壓控制在標準範圍,「有啲病人本身已食緊四隻降血壓藥,唔通加到五隻?」同時又令藥物副作用增加,包括疲倦、心跳慢及手腳冰冷,增加長者跌倒骨折風險,亦對腎臟負荷過大。

青年與長者血壓難相提並論

此外,謝認為新指引「一刀切」將所有年齡人士的高血壓定義劃一並不準確。年輕人與長者的血壓水平不能相提並論,年輕人上壓即使超過120mmHg,亦未必需服降血壓藥;部分長者上壓高至140mmHg亦屬接受範圍,醫生會按臨床需要,包括平衡藥效與副作用去決定是否處方藥物。謝又說,長者因血管缺乏彈性,下壓一般較低,藥物會同時將上壓及下壓降低,若下壓低過60mmHg便有心臟病風險。謝認為,美國的高血壓新定義可警惕大眾及早關注心臟健康,但太貼近正常血壓範圍,倡議本港沿用現有定義。

記者鍾君容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