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前稱為領匯的領展於十多年前上市,源於房屋委員會於○三年面對財赤,首任特首董建華政府任內首次提出將房委會轄下的零售物業及停車場出售予領匯,期間一度有市民提出司法覆核,質疑政府此舉違反《房屋條例》。領匯最終獲終審法院判決勝訴,在前特首曾蔭權爵士的七年任期之初,即○五年底成功上市。此後,領展於過去一段時間,被指透過拆售、翻新商場及停車場等圖利,立法會多個黨派多番要求港府回購領展,但都不得要領。
當年領匯成功上市事件,時間橫跨兩名前特首董建華及曾蔭權領導的政府。董建華自九七回歸開始出任特首,於首份施政報告提出「八萬五」政策,即每年供應不少於八萬五千個住宅單位,然而翌年爆發亞洲金融風暴,樓價大跌爆發「負資產」,董建華其後突然宣布「八萬五」已不存在。
而於○三年,香港更爆發沙士,經濟一落千丈,房委會亦因公營房屋建屋量大減,又無即時相應大削人手,面臨財赤問題,董建華政府同年提出將房委會轄下的零售物業及停車場,出售予領匯等第三者經營,期望套現二百億元,另外政府同意不跟房委會攤分商業設施上市後的任何收益,此舉被指是「變相注資」。
領匯其後雖遭到公屋居民盧少蘭等人入稟申請司法覆核,令到領匯上市一度有變數,及至○五年七月,終院終極判決領匯勝訴,領匯同年底成功上市,並於一五年改名為領展。
不過,立法會多黨派近年屢次批評領展上市後的「後遺症」,包括透過拆售商場及停車場等圖利,令市民叫苦連天,惟政府一直無計可施,只可以透過「出口術」,希望領展履行其社會企業責任。